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道菌群分布

消化道菌群分布

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分布及构成具有空间特异性。

纵向来看,食管、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和结肠的细菌群落构成及菌量存在差异,各部位细菌数目分别为101~2、104~5、106~7、107~8和1010~12CFU/ml;横向来看,胃液与胃黏膜菌群、粪便与大肠黏膜的菌群构成及数量不尽相同。

消化道真菌群落虽然含量远远低于细菌群落,但同样是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真菌细胞数为10~103个/g,相应细菌群落含量较高,为1011~1012个/g。

人类出生后数天或数周消化道内即出现真菌定植。

早期基于培养方法的研究认为,70%健康人消化道内存在真菌,其中大部分为念珠菌和酵母菌等。

因受到分类和鉴定方法的限制,有大量与人体相关的真菌仍然未知。

一、食管
早期基于细菌培养的研究认为,食管无菌或仅有少量暂住菌。

目前少量针对食管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研究报道,正常食管菌群主要以链球菌属、普里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为主,多来自于口咽部的定植细菌;食管菌群构成虽复杂但相对稳定,大部分食管内细菌已知并可培养。

有学者将食管菌群构成分两型:Ⅰ型,见于正常食管黏膜,以链球菌属为主;Ⅱ型,见于食管炎和Barrett's食管,以普里沃菌属、拟杆菌属、嗜血菌属和韦荣球菌属等革兰阴性厌氧菌/微需氧菌为主。

Ⅰ型至Ⅱ型的转变可能导致食管炎症和肠化。

二、胃、十二指肠
胃酸的酸度很高(pH2-3),以前认为胃内基本无活菌。

但是目前少量基于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的研究证实,胃内除幽门螺杆菌()之外仍有大量其他细菌种属,常见有链球菌、奈瑟球菌和乳酸菌属等。

与胃内其他菌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属等益生菌种可以阻止在胃黏膜的定植、黏附和生长。

十二指肠内的细菌与胃类似。

三、结肠、直肠
结肠和直肠则有大量细菌,主要是类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大肠埃希氏菌、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Proteus)、梭菌(Clostridium)等。

1克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重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

肠道菌群受饮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

多食蛋白质的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的人,乳杆菌较多。

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是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随着成长,双歧杆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等逐渐增多。

婴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1-2小时后就有菌出现。

开始时菌种和数量少,随后逐步增多。

先定殖的是需氧菌,然后是厌氧菌。

因前者生长繁殖需消耗周围微环境中的游离氧,这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

此过程约1周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