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
戴汝为
钱学森做了所长之后,在中关村的第一件工作是讲授他的工程控制论。

1954年,他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就是《工程控制论》,这本书是在美国当时不让他再参加一些火箭技术方面的机密工作的情况之下所做出的一个新的学科的研究成果。

当时他讲课,大概有二百多人来听他的课。

我和另外一个人整理他的讲课笔记,然后发给大家。

当时是初出茅庐,什么事也不懂,一看能和一个国际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在一起工作,有机会学习他的著作,我当然很兴奋,但困难也很多。

我在北大三年,在清华一年,大学期间一点儿英文也没有念过。

钱先生从美国带回两本原版书,因为要整理笔记,他就把其中一本书给我看,我能够参考的东西就是他带回来的那本书。

……
他讲课的时候,能够引人入胜,从具体的讲起,又概括,又提高。

而且,他讲课就是拿着支粉笔,不带书,粉笔字写得也非常清晰、规范。

我从他的秘书那儿了解到了他进入罗湖桥的一些材料。

那次是从香港到祖国大陆,朱兆祥先生去迎接的,一到海关,记者就围了上来。

其中一个香港记者用英语问了一个问题,钱先生就说:“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讲中国话。

”记者解释说他只会讲广东话和英语。

钱先生说:“我想普通话在中国用得很普遍,而你是中国人,应该学会讲普通话!”大家都笑了。

这也体现了钱先生的一颗爱国心。

……
钱先生最初在美国的时候,和几个朋友搞火箭,刚开始在加州理工学院搞的时候是很粗糙的。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学生的经济头脑是很强的,一些学生包括他的导师办了一个公司,动员他投资。

而他的想法是在美国学成之后就回到中国为祖国服务。

他曾经在1947年回国探亲,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曾托人邀请他回国出任上海交大的校长,当时他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有名了,但他拒绝了。

他后来说,在当时那种形势下,他不愿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

当时国内正处于解放战争的过程,国民党还没有被打垮。

到了1948年,祖国的解放事业胜利在望,他就开始准备归国了。

但美国政府扣留了他,和美国那些反动的人做了很大的斗争才回到中国。

这里头的很多事情,在座年轻的各位可能不太了解,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还是了解不少的。

……
我讲讲第二个问题:钱先生治学的严谨。

去年发表的手册,可以说是科学精神的一种教材,描述了钱学森先生高深的学术造诣和认真的治学态度及严谨的科研作风。

当时美国是把他驱逐出境的,中美华沙会谈王炳南大使和美国谈判,美国先是不承认。

后来,钱学森写了一封信,表明要求回到祖国来,这封信辗转最后到了周总理手里,周总理就把这事交给了王炳南大使。

王炳南大使就和美国说,钱学森自己提出来要回国,美国还把他扣住,这不成道
理。

所以,美国方面就让他回来了,他带着妻儿回国。

……
在科学的前沿做工作,是他最感兴趣的。

他的研究工作是为航空发展事业服务的,所以他自己开玩笑也说自己搞的东西是越搞越快,最初在交大的时候研究火车头,在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飞机,到后来研究火箭就更快了。

当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要看压缩性效应,而压缩性直接影响到飞行体表面的摩擦阻力。

他开始做这种工作的时候,他的老师推荐他用Mises 变换,然后根据不可压缩的解进行迭代。

钱先生并没有按照老师的建议做迭代的运算,然后交卷完事,而是一开始就收集和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写了450页的笔记。

改正了前人很多不足的地方,然后才整理他的论文,这就是他的第一篇博士论文。

这么一种认真踏实的态度对人们影响很大,我想对大家都是有参考意义的。

……
以上谈的是钱先生治学的态度。

另外,他还特别提倡学术民主。

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年轻的钱学森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有一次他听一个老科学家的报告,钱先生不同意他的观点,就举手发问,两个人就在会上辩起来了。

教授走了以后,他的导师冯•卡门告诉他:“你知道你是和谁争论吗?那是大权威冯•米赛斯。

但是,你的意见是对的,我支持你。

”这是一个例子。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东西,拿给卡门看。

卡门一看说观点是错的,他就跟卡门辩,辩到后来卡门发脾气,把他的东西扔在地上,就回自己的办公室了。

那时,卡门在美国已经是大教授了,他当时还是一个研究生。

但是使他吃惊的是,第二天一早,有人敲门,一看是他的导师卡门,卡门说昨天的讨论还是钱学森的对,并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搞科学研究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师生关系,我喜欢的学生是能够提出和我不同意见的人。

因此,他讲求科学民主,在发展科学事业上头,不管你的地位、资历有多高,大家都可以平等地讨论,应该发扬科学民主。

他自己受到美国对他的不公正待遇,对美国的做法不满,但是有一点,他对美国的讨论班是非常赞赏的,他认为这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