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学科:语文测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命题人:海嫚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楔.子(qì)缥.缃(piǎo)罗绮.(qǐ)燕侣莺俦.(chòu)B.埋.怨(mái)撚.断(niān)祗.候(zhī)无捱.无靠(ái)C.罪愆.(qiān)撇.嘴(piě)古刹.(shà)间.不容发(jiàn)D.绣闼.(tà)刬.的(chǎn)鞍鞴.(bâi)便.宜行事(b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嫡亲走投无路缔听苌弦化碧B.忤逆安分守己晦气举案齐眉C.恓惶败坏伦常堂皇杳无音信D.罪愆前合后偃嗟怨拾人牙惠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D.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头绪)4.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虽美,然作者心中却充满了忧愁和愤恨。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关汉卿,元代杂剧代表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C.元杂剧体例一般是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表现形式: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D.词,又名歌词、曲子词、长短句,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按风格分,主要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秦观为代表的婉约派6.下列词句中用典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末?A.①周瑜②拓跋焘③刘裕④张翰 B.①诸葛亮②拓跋焘③刘义隆④许汜C.①诸葛亮②拓跋焘③刘裕④许汜 D.①周瑜②拓跋焘③刘义隆④张翰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心脏,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B.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良莠不齐的现实,也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
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D.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7.26亿(人民币)的高票房完美收官,赵薇坐而论道,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经过多年的努力,使我们已有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的能力。
B. 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了世人一个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倒计时数字,则让人们叹为观止。
C. 据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消息,2014年1-3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74起,死亡失踪2人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千多万元左右。
D.海内外来宾、浙江省各界代表2000多人齐聚绍兴大禹陵广场,满怀赤诚之心祭拜大禹,表达中华儿女秉承先祖遗风,共谋国家繁荣昌盛。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①潴:蓄积。
②傅致:罗织。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将论.囚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1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4分)译文:。
(2)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4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10分)菩萨蛮王安石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②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13.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5分)答:。
14.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
(5分)答:。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忆起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辛弃疾赞叹刘裕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五、阅读文章完成以下小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
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
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
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很好。
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
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
我父亲是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