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一、二目)
(复习课)
授课教师:章卫吉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时间:16周星期四第1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归纳疏理下列考点:
(1)民族文化的地位。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3)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概括知识的能力。
(2)通过疏理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该考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复习,让学生明白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通过感悟,培养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文化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教学难点:
(1)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比较区分;对文化遗产考点的运用。
(2)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感悟、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演绎法、师生互动探究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采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检测第一单元有关考点:
文化的作用。
二、复习本节课内容:
1、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服装文化相关图片导入本节课内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通过知识网络疏理考点。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拨。
三、小结:
利用上述网络对本课考点作简单总结。
四、探究与练习:
(一)选择练习。
(二)展示有关挖掘曹魏高陵的相关文字材料,阅读思考:
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为什么要对曹魏高陵进行挖掘和清理?
1、学生发表看法。
2、教师点拨。
(三)展示有关上海世博某些国家展馆建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本节课内容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2、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四)对学生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价。
(五)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三)P248第14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