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方法
第四章 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第2节 实验研究
什么是教育实验
• 实验是一种研究情境,在此情境中至少 涉及一个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受到 研究者的精心处理或控制。
•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 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 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 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
教育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
•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不按照随机取 样原则抽取被试,强调对自变量进 行操作控制,对无关变量有所控制。
准实验设计举例
• 不等控制组设计:有实验组和控制 组,但非随机取样;实验处理可随 机指派;都有前后测。这是应用最 普遍的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 真实验设计:因变量、无关变量得 到比较严格的控制;有实验组和对 照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派。
教育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
• (1)题目 • (2)署名 • (3)前言 • (4)实验的目标和原则 • (5)实验的内容 • (6)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 (7)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8)讨论 • (9)参考文献及附录
•
教育实验设计
• 教育实验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哪种 设计能验明研究假设,能较好地控制外
“好设计”实验的标准
• 1.充分的实验控制 • 2.不加人为修饰 • 3.比较的基础 • 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 • 5.非污染的数据 • 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 • 7.代表性 • 8.省力原则
教育实验中的因素设计
• 1.因素设计的基本概念 • 因素设计是指在同一实验研究中,操纵两个或多个变量
的社会效益。二是教育实验的学术效益。 • (3)教育实验研究的价值性判断 • 判断一个教育实验研究的价值质量,应看其基础性、创新
• 真实验设计方式:
【A】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B】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真实验设计举例
•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 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 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 均进行前后测。
真实验设计举例
• 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随机 化选择被试和分组;实验组接受 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
• 实验安排的副效应 • 多重处理干扰
• 随机化控制 • 设对照组控制 • 对外部情境的控制 • 对人为因素的控制 • 研究设计模式的控制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 (一)选择和确定实验课题 • (二)提出实验假设 • (三)选择实验模式和实验对象 • (四)制定实验方案
• 二、实验的实施阶段 • 三、总结阶段 • (一)整理实验资料 • (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 (三)撰写实验报告
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因果关系的推论 自变量的操作 控制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从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基本上属于社会
科学实验范畴; 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 在实验物刺激变量、原因变量) • 因变量(反应变量、结果变量) • 无关变量(控制变量)
• 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拟定研究课题、研究假设和 自变量及因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 (一)按实验研究的目的划分为:确认 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推广、验证性实 验
• (二)按实验进行的场所,分为自然实 验、实验室实验
• (三)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为:前实验、 准实验、真实验
• (四)按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分为单因 素实验、多因素实验
• 单组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
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一 次实验处理,有一个后测,以后测 结果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前实验设计举例2
• 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
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 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 前后测的差异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前实验设计举例3
• 固定组比较设计:使用不接受实 验处理的控制组,实验组与控制 组非随机且无控制,两个组均有 后测。
(因素)的设计,也称析因设计。 • 2.教育实验中因素设计的特点 • 因素设计的特点是将实验中每个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
来进行实验,设计至少需要两个自变量,每一自变量至少 有两种层次。这种设计不是单因素设计的简单组合,而是 更真切表现教育实际现象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 系,有更好的外在效度。
• 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评价 • 教育实验课题的效益性评价 • (1)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在教育实验中的作用 • (2)教育实验价值的表现形式 • 教育实验的价值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实验
• 实验设计的优劣通常用实验效度来衡量
• 内在效度:研究的有效性和真实程度,
•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
研究结果的推广能力
• 偶然事件 • 成熟过程 • 测验 • 测量手段 • 统计回归 • 被试的选择差异 • 被试的流失 • 取样
• 测验的交互作用 • 抽样的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 研究变量与情景叙述不清
•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历史发展
• 两条发展线索:①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 而引进教育领域(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 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 ②从一般教 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
• 两种教育实验模式: ①模仿自然科学,强调数 学工具的运用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将事实与 价值分开以追求结论的客观性; ②选择教育 自然环境,强调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对象的整 体性以及定性说明方法。
来变量,能有助于研究结果的鉴定和推
广且经济有效。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
本类型有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
实实验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
• 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对无关变量不能 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 前实验设计的三种方式: 【A】单组后测设计 【B】单组前后测设计 【C】固定组比较设计
前实验设计举例1
• 根据下面的论述: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 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 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 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 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 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
• 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 一定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