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资料
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资料
2、HI试验可用于发病禽群的诊断
鸡、鸭、鹅规模化养殖中虽进行相关疫病疫苗的免疫,但往往有部分家 禽由于各种原因免疫力水平达不到要求,因而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由于免疫禽群发病时临床症状和病变不典型,给确诊带来困难。采用HI 试验对鸡群中禽流感、新城疫等抗体进行测定,依据抗体滴度的高低和 离散性有助于诊断。 例如:经新城疫活苗加灭活苗免疫过的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平均为 7Log2~8Log2,最高为10Log2。而新城疫感染鸡群中HI抗体部分高 达11Log2~13Log2;就抗体分布而言,鸡新城疫免疫鸡群抗体水平呈 正态分布,HI抗体在10Log2以上者仅占10%以下,4Log2以下者在1 %以下。而感染了新城疫强毒并出现发病的鸡群,HI抗体中10Log2以 上者占25%以上,而4oLg2以下者在10%~30%之间。因此,依据禽 群的抗体水平高低和分布,结合临床症状和病、死鸡的剖检变化,可诊 断禽群是否患有新城疫或禽流感等。
1.3 原理
血凝的原理因不同的病毒而有所不同,如:
痘病毒对鸡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并非是病毒本身,而 是痘病毒的产物--类脂蛋白的作用。
流感病毒的血凝作用是病毒囊膜上的血凝素与红细 胞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相互吸附而发生的。
2、血凝抑制试验(HI)
2.1定义
当病毒的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 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则红细胞表面的 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 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 (hemagglutination inhibiion,HI)反应,也称血 凝抑制反应,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凝试验 (HI) 。
三、实验步骤
(以禽流感为例,参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1 阿氏(Alsevers)液配制 量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g、柠檬酸
0.055g、氯化钠0.42g,加蒸馏水至100mL, 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69kPa 15min高 压灭菌,4℃保存备用。
2 1%鸡红细胞液的制备
2.1采血 用注射器吸取阿氏液约1mL,取至少2只SPF鸡(如果没有SPF鸡, 可用常规试验证明体内无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鸡),采血约2~4mL,与 阿氏液混合,放入装10mL阿氏液的离心管中混匀。 2.2 洗涤鸡红细胞 将离心管中的血液经1500~1800 r/min 离心8分钟,弃 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阿氏液,轻轻混合,再经1500~1800 r/min离心8分 钟,用吸管移去上清液及沉淀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重复2次以上过 程后,加入阿氏液20 mL,轻轻混合成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不超过 5天。 2.3 10%鸡红细胞悬液 取阿氏液保存不超过5天的红细胞,在锥形刻度离 心管中离心1500~1800 r/min 8分钟,弃去上清液,准确观察刻度离心管 中红细胞体积(mL),加入9倍体积(mL)的PBS,用吸管反复吹吸使PBS与红 细胞混合均匀。 2.4 1%鸡红细胞液 取混合均匀的10%鸡红细胞悬液1 mL,加入9 mLPBS, 混合均匀即可。
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HA和HI实验在禽病诊断中的作用 三、基本操作 四、注意事项
一、基本概念
1、血凝试验(HA)
1.1 定义
某此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或某 几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 象称为血凝(hemagglutination,HA),也称直接 血凝反应,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凝试验 (HA) 。
3、对禽群的免疫状态进行评价
禽群或个体血清中的HI抗体水平与疫苗的免疫和对相应强毒侵袭的抵 抗力都有密切关系。以新城疫为例,当HI抗体在7Log2以上进行活苗 免疫时,由于高抗体可中和绝大部分的疫苗病毒,产生的免疫力很弱; HI抗体在5Log2~6Log2时,活苗免疫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干扰;当HI 抗体在4Log2以下时,活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对强毒感染抵抗力下降。 一般认为,成年鸡新城疫的HI抗体水平在5Log2以上时,保护率在 90%以上,4Log2以下时只有50%的鸡对强毒有抵抗力,2Log2以 下时80%以上的鸡易感染新城疫。 由于雏鸡母源抗体对疫苗首次免疫效果影响很大,了解母源抗体水平 对疫苗免疫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母鸡血清抗体、卵黄抗体和5日 龄雏鸡母源抗体三者之间有相关性,卵黄抗体与母鸡血清抗体基本一 致,而1日龄雏鸡血清抗体低于卵黄抗体一个滴度,可检测种鸡卵黄 抗体、估测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 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半衰期约 为5天,免疫临界点为3Log2,这样可依据抗体水平,确定最佳免疫 时间。
该试验是目前WHO进行全球流感监测所普遍采用 的试验方法。
2.2原理
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凝 集红细胞的能力,从而抑制血凝现象。
二、HA和HI实验在禽病诊断中的作用
1、用于禽流感、新城疫等具有血凝性病毒的鉴定 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中和反应原理,给未知
病毒悬液中加入已知的抗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或已知 的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相应病毒便丧失了其凝集 红细胞的能力。因此,可利用从发病的鸡、鸭、鹅体 内分离的病毒作HA和HI试验。病毒悬液能凝集红细 胞,并且能被已知的抗血清(阳性血清)所抑制,那 么该病毒即是已知阳性血清相对应的病毒。如用新城 疫阳性血清完全抑制了未知病毒培养物的血凝性,那 么,这个未知病毒培养物就是新城疫病毒;如果病毒 悬液虽然能凝集鸡红细胞,但不能被鸡新城疫血清所 抑制,说明不是鸡新城疫病毒,可能是其他有血凝性 的病毒。
常见于正粘病毒(如AIV)、副粘病毒(如NDV) 和某些黄病毒(如JEV)、痘病毒、以及经过处理 过后的IBV。
1.2 血凝类型:
(1) 可逆转型
血凝素与病毒颗粒易分开,经超速离心后, 病毒颗粒沉淀于管底,血凝素则游离于上清 液内。这种血凝素凝集红细胞的现象是可逆 的,即被凝集的红细胞释放了吸附于表面的 血凝素后,可再与该血凝素发生凝集。
如天花、鼠疫等病毒。
(2) 不可逆转型
血凝素与病毒颗粒结合得比较紧密,不经过特殊处 理血凝素不能与病毒颗粒分开,这种病毒引起的红 细胞凝集,是不可逆转的。在一定的温度 (37℃)下, 病毒释放出一种能破坏红细胞表面受体糖苷键的N乙酰神经氨酸酶,当病毒颗粒从红细胞表面游离出 来后红细胞表面受体已被破坏而失去了再凝集病毒 的能力。
如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
(3) 凝集条件严格型
有些病毒及其血凝素凝集红细胞的条件很严格,不 仅对不同种动物的红细胞有严格的选择,即是对同 种动物,由于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对红细胞的凝集 性能亦有差异(如JEV对公鹅的红细胞凝集性能比 对经产老龄母鹅的红细胞凝集性能好) 。除此之 处,还对缓冲液的pH值、温度及盐浓度等的要求 均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