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精品PPT课件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精品PPT课件

强以致山梨醇增多所致。
病变部位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感觉异常 运动神经受累
自主神经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1期:血流动力学改变
2期:结构改变
3期: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199ug/min
4期:临床肾病
UAER>200ug/min;尿白蛋白> 300mg/24h;尿蛋白>0.5g/24h;可有肾功能 减退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
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 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 30分钟左右.反映新合成的胰岛 素及胰岛素原等的分泌
300
血 浆 200 胰 岛 素 100
0
pmmol/L
0
第一 时相
第二 时相
葡萄糖= 7.9mmol
20 40 60 80 时间(分钟)
胰岛素分泌 (pmol/min)
糖尿病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眼的其他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脑血管病 口腔念珠菌病
白内障、眼底改变
结核 皮肤黄色瘤 肝脏脂肪沉积
腹泻
阳痿、阴道炎等
冠心病
体位性高/低血压 慢性肾脏疾病
胰岛素性脂肪 萎缩或肥大
腱反射消失 骨病
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 脲受体而促进胰岛素释放。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醋磺己 脲,妥拉磺酰脲。其作用弱,维持时间短。
第二代 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 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其作用较第一代 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24h。但这种长时间的 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基本症状
• 三多一少: 多食
多尿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 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 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 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 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1型糖尿病多 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 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糖尿病的治疗
• 药物治疗 • 1、口服降糖药 • 2、胰岛素
降糖药分类:
1、促胰岛素分泌药 ①磺酰脲类: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
美脲、格列吡嗪 ②餐后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非促胰岛素分泌药 ①双胍类:二甲双胍 ②葡萄糖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
糖 ③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胰岛素分泌模式
800 正常 2型糖尿病
600
400
200
0 0600
1000
1400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4:777
1800 时间
2200
0200
0600
各种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T2DM 正常
T1DM 时间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 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 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 实标准1~3。
成年人 不明显 肥胖/脂分布异常 不易发生 口服药;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 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 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 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 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 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 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5期:尿毒症
眼部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1期:微血管瘤 出血 2期:微血管瘤 出血并硬性渗出 3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4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5期:机化物增生 6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
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
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 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 反映细胞储存颗粒中胰岛素 的分泌
遗传易感 环境
自身免疫 机制
胰腺病理 胰岛素 年龄 症状 体型 酮症 治疗
1型糖尿病
HLA有关联 病毒感染 ICA、IAA、GAD65 胰岛素绝对不足 残存10%B细胞
低 青少年 三多一少明显 少肥胖 易发生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强 危险因素
未发现 胰岛素抵抗、分泌缺陷 残存30%B细胞以上 释放延迟;高;低
夏科关节 脂肪渐进性坏死
神经性溃疡
大血管病变
主动脉 冠状动脉 脑动脉 肾动脉 肢体外周动脉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
间管脉直径在100um以下的毛细血管 及微血管网
典型改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
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主要累及:视网膜、肾、神经、心
肌组织
神经病变
机制
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
•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
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 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糖、蛋白、脂 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久病可 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 急性代谢紊乱。
•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
之后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 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 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胰 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 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 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 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 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第三代 格列美脲
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其作用强,起效快 ,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
格列美脲(1995年在瑞典首先上市)的降 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 倍,且无抗利尿作用,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 小时血糖,与此同时可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 且低血糖的发生率很低。
格列美脲还有胰外作用,通过脂肪和骨骼 肌细胞的葡萄糖运载体4的转位作用,提高外周 组织对胰岛的敏感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