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e 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th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
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
in 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 变化,燃烧是 变
s 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ing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th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o (4)环境污染还包括: 污染、 污染、光污染等,它不仅仅指大气污染。
g 二、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re (一)氧气的性质
a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低温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固体。密度略大于空气。
g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反应同时放热,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氧化剂。
ein (1)与金属反应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 Ca2+ 、 Na+ 、 Mg2+ 、 Zn2+ 、 Al3+ 、 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
(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nd (H2、CO、CH4,燃烧时必须先进行 a (二)氧气的制法
,操作步骤
e 1.实验室制法:药品、仪器、原理、收集、注意事项、检验方法。
tim 药品:H2O2 和 MnO2 或
和 MnO2 或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导管
催化剂
t a 原理:①2KClO3

②2KMnO4
a ③2H2O2 MnO2
re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
下,在
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
a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溶质的饱和溶液。
g 分 子
原子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ein 概 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 粒子
变化中最的
不饱和溶液。 6.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in (2)步骤:①在短线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的
th 反应 及生成物
,把短线改成等号。
;②配平
;③标明
专题四 溶液
e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定量计算)
一、常见的溶液
m (1)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以一定的质量比参加反应。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 于液体里形成的 。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
a 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
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
g 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in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e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
、变色、放出 、生成
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
ir b 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
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
m 一、空气的成分:1.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 占 ,O2 占 ,稀有气体占 ,CO2 占

so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
r 2.污染及其防治:
fo (1)污染源:主要有煤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等(如 、NO2、NO、 等) d (2)危害:损害 健康,影响作物 ,加速对自然环境及 的破坏。
o (3)防治: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或消除污染源。
t4 a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 g 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 -2 O :表示
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2-: 表示氧离子, 表示
构成的
tim 二、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有 价和 价,其正负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t a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氢、锂、钾、钠、银显+1 价,钡、钙、镁、锌显+2 价,氧显-2 价,
a 铝显+3 价等(某些元素可显几种化合价)。
ing 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也为 )。
m C.硬水软化的方法:

so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
r 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 。
fo 5、其他
d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o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 色变为 色,说明有水存在;
o CuSO4+5H2O = CuSO4·5H2O
fo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d 它包括可燃性、 、氧化性、酸性、 性等。
o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o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g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re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 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
3.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
受 影响 指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最多溶 区别 解溶质的 单位 g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受 影响 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分数
无单位
y one th 2
g and S 溶解度
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in 100 溶解度
eth 专题五 空气、氧气
3.溶液:一种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
o 2.相对分子质量:意义同上,都是相对于碳-12(C-12)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
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 和 组成。
go 专题三 物质的构成奥秘
溶质:被 的物质,可呈气、 、液三态。 溶剂:能够 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so (2)步骤:①设定
;②写出相应的
;③对应写出有关物质的 如:黄河水,豆奶,

r 和已知量、
;④列出
,求解;⑤写出

2.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植
fo 四、有关化学量
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d 1.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个比值,它与原子的质量不同。
原子团 PO43- SO42- CO32- NO3- OH- NH4+ 化合价 -3 -2 -2 -1 -1 +1
二、化学式 1.化学式意义: (1)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2)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书写要求: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1)单质的书写相信你们都非常熟悉 (2)化合物书写四步曲: ①:排序:一般 在前, 在后 ②:标价:在元素或原子 团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交叉:交叉写出 个数(最简比) ④: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三.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规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到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2.实质:化学反应前后三个不变:①原子 不变;②原子 不变;③原子 不变。 (补充: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不变,但 种类改变。) 3.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变化(反应),与物理变化和体积变化没关系。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定义: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 ;(2)量的方面:①表示各物质 之间的 关系;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分子)个数关系。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例如:H2O + CO2==H2CO3
) A.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3、读法:(以 2H2+O2
2H2O 为例)。
(1) (3)每
生成水;(2)每两个
和一个 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份质量的氢气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y one thin 1
and S 4、写法:
4.通过原子团或其他有固定化合价的元素,可求出不易确定的元素的

g (1)原则:①以 事实为基础;②遵守
通电
B.化学反应:2H2O === 2H2↑+ O2↑
产生位置
极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C.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
(2)结论: ①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
的火焰
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
不可分。
g (3)水的吸收:常用
g 收集:①
排空气法 ②

y one thin 注意事项:
(1)试管夹夹在距管口
(3)试管口略
倾斜
(5)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
(6)收集气体完毕要先把导管
2.工业制法:分离


(2)酒精灯用
(4)最好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