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决策方法研究
摘要: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是公路运维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公路
管理系统效益,必须要确保决策方法科学性、合理性。
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公
路养护种类,对公路展开风险评估,最后探究不同风机等级公路的决策方法。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决策方法;风险评估;种类
引言
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是在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在公路网可视化平台基础上,
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无线技术、数据库技术,融合了公路养护业务流程,设计开
发出相关的养护管理系统,有效采集了公路路况、养护、维修、资金预算等相关
信息,并对各类公路养护活动进行管理、评价,同时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公路养
护内容标准、性质、复杂度、规模,可以将公路养护决策标准划分为多个等级,
包括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恢复更新五类。
这就需要根据公路实际情况
确定决策方法,以最有效、最快速、最经济的方法完成公路养护。
1.公路养护管理等级
1.1小修保养
小修保养是以公路配套设施、附属设施轻度损坏保养为主,重点工作为路面
清理、日常维护等,主要是通过人工消耗的养护工作。
1.2中修
道路本身、附属设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通过相关维护措施可以将其
恢复到原状、继续使用的工程。
1.3大修
道路本身、附属设备受损较为严重,会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营安全,工程量较大,通常工期为3个月、造价为100万以上的工程。
同时也包括施工难度大、技
术复杂的特殊工程。
1.4改建工程
是指公路工程环境十分恶劣,无法满足工程设计标准、不能保证行车安全、
不满足交通量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需要重新设计和建设。
1.5恢复更新
是指通过恢复、养护为主的行为,通过相关养护管理手段,改善道路环境,
确保道路、附属设施可以持续使用的标准。
2.普通公路风险评估
2.1安全风险评估
2.1.1事故评估
展开道路交通你事故评估,以每年单位公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作为量化指标,从而得出事故风险指标。
计算公式为:
R=N/L*T
公式中,R表示公路区域交通事故风险指标;N为统计年限发生的交通事故
伤亡人数;L评估路段长度,通常不超过1km;T为事故统计年限。
其中,R可以
分为5个等级,包括Ⅰ、Ⅱ、Ⅲ、Ⅳ、Ⅴ等级。
其主要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交通事故风险分级标准
2.2技术评估指标
2.2.1事故指标
3年内、2km范围内发生了1起及3人及以上死亡事故;3年内、500m范围
内发生3其及以上死亡事故。
事故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出到路口的技术、
环境、养护等指标,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路段,受损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养护需求
更高。
2.2.2公路技术指标
(1)转弯半径。
连续转弯、单个转弯半径低于最小圆曲线半径,同时圆曲
线间距离无法满足规定值,或者停车视距没有达到安全停车视距的最低要求。
(2)连续下坡。
根据多个下坡里程进行技术指标判断,如果连续里程超过
了3km,相对高差为200-500m范围内纵坡均超过5.5%,相对高差超过500m的
均纵坡超过5%[1]。
连续下坡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受力差异,也就是在相同交通
负荷下,道路受损度要更高一些,容易破坏道路的附属设施、安全设施。
(3)陡坡。
陡坡参考值见表4.
表4 陡坡路段纵坡标准参考值
2.2.3公路环境指标
该指标是指路面、两侧环境指标,路面指标包括纵横裂缝、缺少路面标线、
龟裂、沉降、车辙、积水等。
路侧指标包括安全防护、暗沟、路肩坍塌、边坡侵
蚀等。
2.2.4交通量指标
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受损率相比普通路段更高,所以养护工作重点就是交通量
较大的路段。
一年中,日交通量超过300辆车通行的路段,可以作为交通量指标
参考数值,对于每日交通量为1000以上的路段为特大交通量路段[2]。
结合指标判断等级,可以将道路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即A、B、C、D等级,还可以细化分为A1、A2、A3、B1、B2、B3以及C、D的8个等级
3.不同风险等级的决策方法
3.1养护决策方案选择
普通公路风险共有A、B、C、D四个等级,A等级的风险最高,交通事故风
险发生率最大,是重点的养护对象,养护需求非常大,B、C、D等级的安全风险
逐渐降低。
在能够保证一定维护资金基础上,A等级风险公路适用于采用改建养
护方案,B、C、D风险等级依次采用大修、中修、小修保养的保养方案,这样可
以实现资金合理分配以及效益最大化[3]。
3.2不同风险等级养护方法
3.2.1A级风险养护
主要是采用改建方案,通过道路改线,加宽整段路基,设置支挡防护措施,
并对基础、路面全面修复。
重新修理、整治急流槽、排水沟、拦水带、边沟、截
水沟等设施。
全面做好路面塌方处理,一次处理规模为50m2。
3.2.2B级风险养护
对防护、支挡等设施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单点工程量不得超过50m2;对道
路工程进行填缝修复、砂浆抹面处理,单点工程量不超过50m2;排水沟、截水
沟等进行局部维修或重建;存在路基塌方的情况下,处理面积不得低于20m2、
沉降处理面积不得低于500m2;如果公路为软土路基,则要大面积加固处理路基
边坡,并对局部路基损坏进行修复和重建[4]。
3.2.3C级风险养护
对防护和支挡设施的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单点工程量在10m2 以内;做好填
缝、灌浆处理工作,单点工程量在10m2 以内;小段开挖与铺筑长度不超过100m 单;各类沟渠做好整修和重建;路基塌方处理规模不小于5m2;沉降与翻浆处理规模不小于100m2;如果是软土路基,需要大面积做好路基边坡加固,同时开展破坏路基段的修复工作。
3.2.4D级风险养护
对公路路面、边坡、排水系统周围的杂物清除干净;轻度损坏的防护设施进行修复;各类沟渠轻微损坏修复;小范围缺口、塌方进行填充处理,并适当对边坡、路肩进行整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公路工程运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必须要对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根据公路实际条件划分为多个风险等级标准,为最终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此外,还要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以有限资金实现最大社会效益为目标,提出各个风险等级预防方法、处理方案,从而保证公路工程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牛佳棠. 农村公路养护及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3.
[2]路鹏,吕利,李心为. 基于风险评估的公路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研究[C]// 江苏省公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2015.
[3]李天敢. 探究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J]. 河南科技,2014(4):136-138.
[4]朱莹,刘文生.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运用[J]. 管理观察,2013(2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