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笔记一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对管理决策的意义。
答:184页第二段第三段。
二如何理解企业和利润的含义。
答: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
在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业”一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并不限于商业性或盈利组织。
随着社会发展,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肯定是公司类型的企业。
利润(profit)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三用供求法则分析,汽车需求增加对汽油价格的影响。
答:汽油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总量是一定的。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汽油来满足汽车运行的需要。
由于汽油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在汽油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需要的汽油随之增加。
需求增加,则供给从远期来看不能满足需求,则会出现汽油价格上涨的情况。
四用弹性理论解释何为“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及“过年货的涨价现象”答:用需求弹性来解释。
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
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
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
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
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
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
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供给下降百分比,这时商品供给量将无法满足商品需求量则会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
这是“过年货的涨价现象”。
五如何理解劳动集约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已及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答:劳动集约型技术进步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技术进步。
以这种方式实现技术进步,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技术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是,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以劳动替代资本及劳动/资本比率上升(或资本/劳动比率下降)的情况。
由于每单位资本试用更多的劳动,这种技术进步就被称为资本节约型的。
这样,达到原有的产量现在只需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劳动/资本比率上升(资本/劳动比率下降)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其基本特点具有:1.不可替代性。
2. 发展阶段性。
3. 存在广泛性。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
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六如何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
答: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简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
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七若价格不变,则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有什么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极大值对应的是边际成本极小值。
八市场结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所谓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的结构组成有: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
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市场主体具有营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
市场主体还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产权的独立和经营权的独立。
灵活性,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对经营战略和策略进行调整,是其存在于市场的基本功能。
此外,市场主体还具有相互间的关联性、平等性、合法性等特征。
2、市场格局。
市场格局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这种地位和关系的出现,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
3、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就是某产业市场前几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整个市场的比例。
(1)绝对集中度分析。
绝对集中度是以该产业市场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
(2)相对集中度分析。
一般以洛伦茨曲线及基尼系数表示。
市场结构的特点有:一、完全竞争的特征。
1,有极多的买主和卖主,二者之间不必固定买卖关系。
2,单个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交易量同市场全部交易量比起来都很小。
3,市场上交易的产品或服务都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4,不存在不确定性和行业秘密。
5,不存在进出障碍。
二、垄断竞争的特征。
企业数目若干或很多,进入不受限制,产品有差别,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三.寡头卖主垄断的特征。
企业数目少,进入受到限制,产品属性有差别,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相对无弹性。
四.完全垄断的特征。
数目只有一个,进入受到限制或完全受阻,产品独一无二,企业对价格有着强大的控制力九政府、市场和企业有什么联系。
答:市场能解决的政府就不要干涉,政府要退出直接干预市场,所以政府不介入企业的事务。
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出手干预,并且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当政府存在失灵的时候,要引入市场来调节政府失灵。
十如何理解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答: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决策结构既有分散的方面又有集中的特征;相应地,决策者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被动地接受上级指令;同时,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
十一你学习管理经济学的认识答: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成本效率管理的科学。
虽然康老师安慰门外汉的我不必完全懂,了解关系和观念即可。
但是让老师欣慰的是在修完后,经济学的书已经看得懂,也可以知道在谈些什么,也可以从中学习成长。
对于经济学的书都会随手拾来阅读,深得乐趣。
2、涵盖范围很大,凡举如个体经济学,总体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的总体整合性的科学。
内容包括需求和供给理论,生产经济学,成本分析,四种竞争市场区隔,订价策略,国际经贸,策略性思考与决策。
观念上包括;边际与平均值,存量与流量.记忆中,似乎好久没有这样轻松了,四天的集中学习已经结束,然而学习所带来的脑力激荡和兴奋感却久久不能挥去,工作的困惑在学习的激化下终于得到释放,那真是一种久违了的快感。
原来学习,是一种压力,也可以是一种心灵的“鸡汤”,把长久积压在工作中的枯燥和繁琐,在瞬间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
智力和思维的一种训练。
作为工商管理课程中的基础学科,管理经济学无疑就像是金字塔的地基般重要和充满力量。
刚刚结束管理经济学的学习,我还沉浸在大量的图表和曲线的漩涡中。
至于谈起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心得,一方面是感叹它的深奥,另一方面却埋怨课时太少,毫无疑问,它已经开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逻辑分析方法和思维模式。
这门课概念性强,出现了我平时很少接触到的专有名词,例如:“市场均衡”、“需求弹性”、“边际收益”、“规模报酬”等,而且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
但是,通过学习的熏陶,我意外的发现它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我在工作中分析问题时,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应用这些看似抽象的模型来写写画画了,这时我才感受到这门课对我思维方式的冲击有多大。
在我所从事的工作中,通常备受推崇的是精确的调查、出彩的创意和大胆的手笔,却往往忽略这些创意和决策背后所蕴涵的经济原理和思维方法,经常使用的头脑风暴法原来也可以这样理性。
我们的项目分析通常只是对一个创意的论证,其实在掌握了这门学科的逻辑分析方法和思维模式后,是可以设计和创造出一些更富于创意的商业模式的。
至少现在的我觉得,管理经济学已经不像刚开始接触时那么复杂难懂,而变得如智益玩具般充满魔力和吸引力。
冷静的思考和运用。
我承认,最初来参加EMBA学习的目的多少是有一些功利性的,总是期望着学习中的奇迹出现,马上可以把课程上的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得的公司利润,正是管理经济学这门课改变了我,它让我感觉到从前我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和幼稚。
原先总是觉得自己很善于学习,在事业上是一个幸运儿。
改变就在第四天学习结束的那个晚上,我开始审视自己,就像从来没有怎么认真地照镜子一样,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其实存在很多缺陷,而我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其实都是如履薄冰的巧合,很多时候都是靠所谓的经验和感觉作出“危险”的判断和决策,所以,成熟正确的逻辑分析方法和理论对于一个真正的管理者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直觉告诉我,管理经济学知识是每一个想成功和已经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它对于我们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身体中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