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概述
《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洁)读书笔记
Frank.L
路易斯康的建筑,以其永恒的气质,史诗般的叙事,理性的秩序和严谨的建构逻辑完成着其作为“建筑”的最为本体的表达。
从萨卡尔生物研究所到达
题。
年在集》
《也因此在本文发表之后,康也多次针对本文的若干观点予以澄清、补述与修正。
“Oder”是康所有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也最为重要的出发点,许多学者把它译为“秩序”,然而康的原意不是“秩序”,也为了别人做秩序解,他很不高兴,并且公开澄清:“经常,人们提及“order”均意指秩序(Orderliness),然而这和我
说的Oder完全不同。
我的意思不是秩序,因为Orderliness和设计有关,却和Oder无涉。
Orderliness和Order一丝关系也无。
它只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解状态,以及关于存在之感的一种感知。
由于某些学者提到康的”Order”是一种“存在的意志”,康在此继续加以澄清:“由它,人可以感知某物存在的意志。
这种存在的意志,我们可以说是存于一种形式,存于一种需求,人可如此
的”1961年《
”
自然无意识,自然不在乎夕阳之美。
每次思考康之所谓“order”,总是不可遏止的想到老子。
如果我们承认有终极的真理存在,承认真理可以跨越国家,跨越文化的界限,是不是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之所谓“order”和老子在《道德经》里的“道”其实是同样
的一种存在。
不可言语,不可解释,不可触摸,不可度量,但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二路易斯康的自然论
在路易斯康的眼中,创造的出发点和最终评判的依据不是任何大师的言论或者作品,而仅仅是创造是否遵循了“Oder”,一切是否宛如自然所造之物:
然”
践。
“只
产生的,建筑是物质的,而建筑师是人,人如何进行着“人”的创造,并与物质的本性相和谐,从而让建筑获得自然造物般的永恒气质就是康的设计哲学的原动力。
三路易斯康的灵魂论
康相信人的意志始终存在于创造的过程之中,而且建筑物作为一种实体永远也不能呈现出人的精神中的“建筑”这一崇高的概念。
建筑是一种精神,是神的意志借由人的精神世界来传达出的理念。
“Order”是不具有意志的存在,但人在领悟到了这种存在之后,却一定会进行渗透了人的意志的创造,这是人的灵魂在建筑中和建筑精神融为一体的体现。
”
”奇异的是,路易斯康不仅将人视为有意志有灵魂的创造的主体,甚至将无生命的光,砖石,拱都作为有意志、有自身欲求的存在来看待,他相信Order的无所不在,并且相信Order赋予万物以无与伦比的灵性,这就是所谓自然依据“Oder”来创造。
尽管康一再声明自然的不具有意志,但他却始终相信自然造
物中一定有着某种“应然”的气质,这似乎有些矛盾,但事实上自然不具有意志恰恰是万物得以在自然中自由存在的基本前提。
这虽不是“秩序”,但却是
某种类似规则的东西,是自然本身的欲求。
下面这段着名的对话是康对于万物灵魂的表达:
“我问砖:你想要什么?
恒:“”
下交谈。
这种对于原型的探寻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个人感悟和诗意的想象。
但是这些原型是如此的强烈而富有诗意,以至于无论在理性和感性上都没有办法否定它。
康的这一系列对于原型和本质的探索揭示出一个最诗意的建筑学的世界,也让他的建筑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永恒气质。
这些所谓“原型”在康的设计中一再的出现,不断的被诠释,逐渐成为康的建筑语言的一部分,表达着康的对于建筑(尤其是功能)的终极理性的思考。
五路易斯康的光理论
光在一切的宗教之中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康更是把光视为建筑的生命。
在康的眼中,光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
一种是“自然之光”,一种是“表
1
CIAM
予空间不同的气质,光似乎进入了空间,并调整了空间。
”至于空间要如何与光建立关系,康说:“一个建筑应被视为空间在光线下建立起来的和谐关系。
即使空间欲为(注意康说的“欲为”的意义)一暗室,也起码该有一定程度的光由某个神秘的开口进入,来告知幽暗的程度。
每一个空间必须由构造体与光
线特质来界定。
”
康把柱子和结构都视为光的创造者。
我个人的理解,康并非认为柱子本身会发光,而是想说明对于建筑空间中的光,柱子表达了光线。
1959年康写下对手边几个设计的备忘录,其中对达卡的大会堂有如下评语:“在大会堂案中,我引进一种探光入室的单元,加假如你见到一列柱,你可以这么说:柱位之选
(图
,通过
2表现之光
康在对于自然之光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开始意识到一切的物质都具有光的属性,1927年雅思本国际设计年会时,康在论文中指出:“我相信物质是发出来的光,山陵、大地、小溪、空气、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是发出来的光。
”1967
年,在英格兰音乐学院论文研讨会中,康指出:“我感受到这样的学术会议在讨论表现之神奇与渴望表现之灵感。
灵感是对太初的感觉,仿佛一门槛,静谧与光明在此相会:静谧具有存在的意志,而光明赋予某种形式。
”在图示中,康明确的表明他对创造这一门槛及门槛两端的看法:在创造之先的是一种想要存在的欲望,它是静默的,无设计明暗与否的状态,此时创造物尚未具有具体
,是创
”
康只说静谧是“一种存在和表现的欲望”,并指出其本身也是光,虽然它与光明相对,但它仍然是光的一种形式。
人类通过作品的呈现,满足了灵魂骚动的欲求,并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理由。
六路易斯康对于建筑的理解
1建筑永远不会改变
建筑往何处去?一直是任何一个时代令人苦苦准寻着答案的问题。
康说:“今天在课堂上有人提到建筑往何处去的问题,那是非常容易回答的,因为建筑哪里都不去,甚至在过去,建筑哪里也没去过。
我指出一切本质,一切未来的,一切过去的,均早已存在那儿了。
因为他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也就是说
望。
而建筑,却仿佛崇高的神。
建筑,有时被康理解为对Order的一种物化,似乎神派到尘世的使者。
康说:“人创造一个建筑作品,作为对建筑精神的献礼。
建筑作为一种精神,不知道风格,也不知道技术,甚至不知道方法,唯有等待能表现它自己的一刻。
”
3建筑的本质
康认为:建筑永恒的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是Order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反应,那么也必然存在着某种恒常不变的属性,脱离于变化的“相”。
康说:“建筑萌发自一室之创造。
”建筑的本质就是一个房间。
“空间之塑造同时也是光线之塑造。
当光线受到阻碍,也打破了韵律,音乐性也因此破坏了,而音乐性对
康在许多的场合皆提到一段令人费解的关于大学教堂的寓言:大学中需要一个秘密的场所,就是这个大学教堂。
我们需要把大学教堂设计成一个令人不想进入的地方,学生经过它甚至要装作没有看见它。
大学教堂最好要有个外围的回廊,不想进入教堂的可以在此停留。
回廊之外,最好还有个环圆的花园,
不想进入回廊的可以在花园逗留。
总之,大学教堂是一个不要让人进去的地方。
建筑真的可以成为这样一个让人敬畏的神圣之所么?如此的超凡绝俗以致于让人不做好准备不能轻易的进入。
这是康对于建筑的诗意的理解,诗,揭示出最美丽的本质。
七小结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