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二级)
涵洞、通道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二级)
b、为了防止混凝土自高处向模内倾卸时发生离析,在浇筑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2米时,模内设置串筒。
c、盖板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施工在涵长方向宜连续进行。当涵身较长不能一次连续完成时,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进行浇筑。施工缝应设在沉降缝处。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分层浇注,大致水平,分层振捣。
d、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完成;上下层同时浇注时,上层与下层浇注距离保持1.5米以上,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
a、石应清洗干净并完全饱水,应在浇筑时的混凝土埋入一半左右。
b、当气温低于0度时,不得埋放片石。
c、片石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50mm,片石边缘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应不小于150mm,片石不得触及构造钢筋和预埋件。
4)混凝土的养生: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人工覆盖洒水养生,覆盖洒水养生最少保持7天时间,期间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2)盖板的运输、安装
预制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0%后,方可脱底模、移动和堆放,堆放时应在试件端部两点搁置,不得把上下倒置。用拖车运至现场,吊车起吊安装。安装前先检查涵台的尺寸,安装时先在板底与台帽间垫1cm厚的油毡,再安放盖板。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之间、板与板之间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M10砂浆,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施工后再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e、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移动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f、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但也不能过短,一般的标志是混凝土达到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顶面平坦一致,并开始浮现水泥浆为止。当发现表面浮现水层,应立即设法排除,并须检查发生的原因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1)基坑开挖
拟采用机械开挖配以人工修整的施工方法。开挖过程中随时测量基底标高及平面位置,避免超挖。开挖时基底留30cm,然后人工进行挖除。开挖基坑时必须放坡,放坡坡度根据下表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类
坑壁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荷
坡顶有动载
砂类土
1:1
1:1.25
1:1.5
6、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收浆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用土工布覆盖和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以免混凝土由于温度而收缩产生裂缝。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当气温低于5℃时,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养护用水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2)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及养护时,应做好基坑排水措施,直至混凝土达到70%以上的设计强度。
9、台背回填
当盖板吊放安装完毕后用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缝隙,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且涵底铺砌完成后方能进行台后填土。按照相关规X、监理工程师所示台背回填尺寸,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填筑,填筑按照从两侧对称、分层、水平填筑夯实的原则,不得从一侧偏推、偏填。
因施工工作面较小,采用小型碾压机碾压,对于靠近墙身处及边缘、死角等地方用小型平板振捣器夯实,在填筑过程中必须两侧对称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须达到96%以上,严禁单侧填土及使用大型碾压机进行碾压。在涵顶填土时,盖板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2)钢筋连接
受力钢筋的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对于绑扎接头,其接头的截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亦应符合下表规定。
3、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型,现场绑扎。绑扎时可利用吊车配合。(当钢筋直径≥20mm时采用机械连接)
1)钢筋加工:
钢筋原材料堆放隔离地面,下雨前用塑料布覆盖,雨后及时晾晒,减少钢筋锈蚀。
钢筋加工场地上方设标准化加工棚。钢筋在加工场加工,根据图纸规格型号下料制作成半成品。钢筋使用前,应无灰尘、有害的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他杂质,否则,应做相应处理。钢筋下料、弯曲成型、除锈、焊接等应按设计图施工规X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施工。
2)模板的支立:模板采用钢模板,具备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有明显的挠曲变形。模板安装前,在其表面涂刷脱模剂,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在支立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模板内侧是否与钢筋接触,以确保结构物构件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的拌和、浇筑: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采用强制式拌合机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最短拌和时间应符合施工规X要求,拌制的混凝土肉眼观察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人工配合浇注。在施工现场,必须对运到现场的混凝土进行检查(包括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
砾类土
1:0.75
1:1.0
1:1.25
粉质土粉土质砂
1:0.67
1:0.75
1:1.0
粘质土
1:0.33
1:0.5
1:0.75
极软岩
1:0.25
1:0.33
1:0.67
软质岩
1:0
1:0.1
1”0.25
硬质岩
1:0
1:0
1:0
(2)基底处理
基础需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若承载力未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监理工程师要求对地基进行换填粗砂砾处理,施工前并应通过地基承载力验算。换填粗砂砾垫层施工,按照施工规X要求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地基处理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经检查合格,满足设计承载力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当新浇注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2.5MP以前,不得在承台混凝土表面来往行人,摆放机具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4)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侧模应在强度达到2.5MP以上,且达到其相应的抗冻强度以后方可拆除模板,拆模时不得损坏结构物的棱角。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获得100%的实际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8、盖板的预制、运输和安装:
(1)盖板预制
盖板采用在板梁预制场集中预制,盖板在预制时端部各预留一个栓钉孔,栓钉孔要上下一并考虑。盖板安装后在每个栓钉孔中插入一个栓钉,再用混凝土填满捣实。
1)钢筋的加工、绑扎成型:钢筋统一在现场按图纸要求下料、弯曲、现场制作,严格按规X要求进行焊接、绑扎,安装时做到尺寸准确。
5、混凝土浇筑
1)材料选用:试验室严格把关,各原材料都要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对骨料的含水量经常进行检测,保证水的用量控制在标准之内。
2)混凝土拌和: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试验室对各种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搅拌时间要均匀,混凝土拌和时间一般为1-3min。每次拌和需要检测混凝土的塌落度,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坐标放样后用钢尺逐一复核相邻两点的长度。复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测,得到确认之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为便于开挖后的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引至基坑X围以外,埋设两棵护桩,用砂浆保护。
放样完毕进行各控制点原地表标高复测,并与设计标高对比核查,若与设计标高不符,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
2、基坑开挖及检测
7、沉降缝的处理
沉降缝的设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构造严格按施工图执行。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其方向与板的跨径方向一致,缝内填以沥青麻絮或沥青膏木板等弹性不透水材料,洞口八字墙与台墙设沉降缝隔开。
浇筑时先在沉降缝位置处用钢模板或木板作挡块,等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钢模板或木板挡块,在沉降缝位置处贴上泡沫塑料。待台身完成后,统一在缝内填以沥青麻絮。
拌和机类别
搅拌容量(l)
混凝土坍落度(mm)
<30
30~70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强制式
≤400
1.5
1.0
1.0
≤1500
2.5
1.5
1.5
备注:表列时间从加水搅拌算起
3)混凝土浇筑:采用吊车吊送料斗入模、溜槽或者泵车浇注。
a、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对支承、模板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必须填塞严密。
龙口至XX公路龙口至莱西(沈海高速)段工程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承包单位:XX鲁桥建设XX合同号:
监理单位:XX高速工程咨询XX编号:
分部分项工程
盖板涵、通道
交底时间
盖板涵、通道施工技术交底(二级)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盖板涵32道,最大填土高度0.77m~7.01m。结构型式:盖板涵基础为钢筋混凝土(C30)基础,洞身为C30混凝土,盖板为C30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八字墙墙身、八字墙翼墙基础、八字墙铺砌、截水墙、帽石等采用C20混凝土。
3)安装模板时,为防止模板移位变形,应在模板外侧搭设钢管支架,对模板用方木配合钢管支架支撑固定。台身、台帽的侧模之间设置拉杆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按拉杆拔出的要求设计,拉杆外套PVC管,模板拆除后重复利用。
4)模板安装完毕后,为保证位置正确,必须对其平面位置、平整度、垂直度、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值的,应及时纠正。
八字墙基底处理,墙身高度小于3m时,施工前进行基底夯实即可;当八字墙墙身高度大于等于3m时,用粗砂砾进行换填,换填厚50cm,宽出基础30cm襟边,并夯实。
如有积水,采用集中排水法排水,四周设排水沟,利用潜水泵抽水。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容易坍塌的土质采取木模桩、挡板等措施进行支护。
(3)基底检测
当基坑开挖后,不得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应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尺寸、高程和承载力,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通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