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凯恩斯主义。
【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讲述罗斯福新政时,可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突出他战胜疾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3.直接原因——纽约股市崩溃(二)经济危机的特点(三)经济危机的影响1.破坏经济2.社会危机3.国际关系恶化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1.经济危机2.罗斯福当选总统(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金融业2.工业3.农业4.社会救济(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
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
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
”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转眼间许多人倾家荡产。
这一天在历史上被称作“黑色星期四”。
“黑色星期四”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场危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样渡过危机的?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讲授新课一、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展示图片】【投影材料】材料1 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2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材料3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问题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
第二,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这种矛盾,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祸根,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
这三个因素,层层递进,紧密相连。
上面三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另外,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还有各国国内政策的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
危机以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为爆发的标志,真可谓:“十年繁华梦,一朝被惊醒。
”(二)经济危机的特点【才艺展示】这部分内容学生较熟悉,可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整理后在课堂展示,以获得对知识的新体验。
【教师总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基本特点。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畅所欲言】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929年经济危机的危害,然后再由事前布置成立的调查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分别从金融、工业、农业、对外贸易、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这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师归纳】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是一次大的冲击。
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出路何在呢?假如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首脑,你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危机呢?【献计献策】学生转换角色,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面对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本来国际合作可以加速经济复苏,但各国不能合作,而是一味地遵循自私自利的政策,大打贸易战、关税战、货币战,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还埋下了祸根。
希特勒趁机提出“自由和面包”的诱人口号,窃取了政权。
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经济危机,疯狂扩军备战,公开走上了对邻国乃至世界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
(此处展示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图片,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认识法西斯的危害,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世界经济如不曾崩溃,也许不会出现希特勒,十之八九也不会有罗斯福这样的人。
1932年,正当经济危机继续深化时,美国进行了新一届总统选举,标榜美国永久繁荣的胡佛竞选连任失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投影材料】材料一:胡佛:美第31任总统(1929-1933)共和党人。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在总统任内推行行政改革,经济方略沿用上届政府放任经济自由发展的政策。
竞选口号:“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
材料二:罗斯福:民主党人。
毕业于哈佛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28年任纽约州长。
竞选口号是:“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问题探究】罗斯福为什么能击败胡佛当选美国总统?如果历史重演,你会将选票投给谁?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为严重。
面对这场不期而至的大危机,当时的美国企业界和政界大多数领袖没有清醒的认识,包括新上任不久的总统胡佛。
1929年初,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她辉煌灿烂、充满希望。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惊惶失措,一筹莫展。
尽管胡佛总统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始终没能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也没有解决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结果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300万。
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
可以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的失败,直接为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展示图片】展示几幅罗斯福的图片。
【走进名人】请学生根据事前搜集到的资料简介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生平,突出他战胜疾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上台后和团结在他周围的热心于新政事业的专家智囊团达成共识:经济发展形势、生产及市场结构的变化已使古典的自由放任主义理论过时,现代经济管理的出路应该由政府来进行有组织的规划,因此,必须放弃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之后,为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锦囊妙计】模拟历史场景,假设你是反危机小组成员,你将在哪些领域采取措施?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后,师生共同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评价。
【才艺展示】学生选派代表上台,边讲边用电脑演示事先制作的有关新政内容的课件。
(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投影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问题探究】罗斯福新政是否意味着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新政能否根除经济危机?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握三个基本点:(1)评价罗斯福新政,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社会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2)评价罗斯福新政,要注意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着一定的反作用。
(3)评价罗斯福新政,要遵循“史论结合,以史证论”的基本原则,根据基本史实对罗斯福新政做出客观的评价。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具体的引导和帮助。
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师归纳】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大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阶级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从而保留了美国的民主主义传统。
尤为重要的是,新政代表了改革的趋向,在灾难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一改以前美国历届政府所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国家政权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之先河,局部地调整了原美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应现代经济运转的环节,(如新政调整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整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限制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的某些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