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迁移的能力和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我最棒
9+8+4= 20-2-6= 7+9+20= 76-6-40=2、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南瓜一个个长大成熟了!二(1)班的同学们利用假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李大爷和王叔叔摘大南瓜。

瞧,他们分成三个组,在南瓜地里摘得正带劲呢!(边讲述边播放课件)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着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李大爷和王叔叔也正想知道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呢。

(3)解决问题。

预案: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南瓜?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个摘了多少个南瓜?
师: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问: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那该怎么列式呢?该怎么算呢?
列式:28+34+22
师:很好,那么这个式子,可以怎么算呢?这不再是两个数相加了,
而是三个数,以前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类问题呢?引出“连加”(板书)。

师:那我们可以怎么计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它分成两步来计算。

那么之前我们刚学过用竖式来计算加法,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本,写下这道题的竖式过程。

(请两名同学板演)
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做法(典型:分开式、连加式、简便式),教师点评纠正做法,介绍简便写法(强调只有第一个竖式的得数和第二个竖式的加数一样才可以连在一起写)。

(一)随堂小练,及时巩固
1、填数。

(1)
连减引入:呀,同学们摘了这么多南瓜,马上就要运走了。

从这段文字里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列式:84-40-26
师:这样做对吗?这表示的是什么意义呢?
师:对,那这怎么算呢?跟我们刚才说的这种题型一样么?
生:不一样,刚才都是加法,现在都是减法。

师:对!刚才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而这种式子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主要内容:连加连减。

请你模仿刚才的做法,用竖式计算一下这道题。

(学生活动。


师:和刚才的连加一样,我们可以用分开计算的形式来计算,这样算的顺
序是从左到右的,先算前两个,再把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数运算;我们还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样写下来竖式会比较长,但是会更简便。

那么下面两道题,我们就用简便方法来计算。

随堂练习:填数(2)
三、知识运用
1. 用竖式计算。

(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
46+25+17=75-28-19
2. 数学小诊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一共摘了多少个?还剩几个?
28+34+22=84(个) 84-40-26=18(个)
2 8 2 8 8 4
6 2 6 2 4 4
8 4 1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