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1. 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A. 互为补充B. 互为前提C. 互为排斥D. 不相关满分:2 分2.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 责任感B. 环境C. 人口D. 国际理解满分:2 分3.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
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A. 教育问题B. 政治问题C. 经济问题D. 社会问题满分:2 分4.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A. 教师义务B. 教师职业声望C. 教师专业地位D. 教师权利满分:2 分5.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AA. 调查法B. 现场法C. 隐蔽法D. 人种学研究满分:2 分6.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 教育规范系统B. 教育设备C. 象征的标识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满分:2 分7.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B. 环境C. 人口D. 国际理解满分:2 分8.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A. 《人类环境宣言》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C. 《我们共同的未来》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满分:2 分9.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
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A. 个性化B. 社会化C. 集体化D. 群体化满分:2 分10.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A. 功能主义范式B. 解释论范式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 结构主义范式满分:2 分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 教辅人员B. 教师C. 校长D. 教育行政人员满分:2 分12.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 贝塔朗菲B. 卢斯山C. 韦伯D. 泰勒满分:2 分13. 1907年苏扎罗在()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 斯坦福B. 耶鲁D. 普林斯顿满分:2 分14.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A. 反抗行为B. 嫉妒行为C. 从众行为D. 竞争行为满分:2 分15.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法C. 隐蔽法D. 人种学研究满分:2 分16.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 B )A. 师生互动独占型B. 师生互动主导型满分:2 分17. 衡量人口( 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B. 文化素质C. 身体素质D. 心理素质满分:2 分18.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 意大利B. 德国C. 英国D. 美国满分:2 分19.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A. 按控制的层次分B. 按控制的手段分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 按控制方式分满分:2 分20.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A. 美国B. 英国C. 澳大利亚D. 法国满分:2 分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1. 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A. 教育病理学B. 社会解组论C. 文化失调说D. 价值冲突说满分:2 分2. 在不同的经济结构类型的社会中,(ABCD )等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A. 教育对象B. 教育内容C. 学校组织D. 教育功能满分:2 分3. 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受教育源多种多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ABCD )A. 大众传媒B. 同伴C. 家庭生活D. 教师满分:2 分4. 在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结构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BC )A. 班干部B. 小组C. 班级的一般成员D. 教师满分:2 分5. 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AB )A. 代际流动B. 代内流动C. 竞争性流动D. 赞助性流动满分:2 分6. 导致课堂角色结构多样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因素(BCD)A. 学生的构成B. 教师个人素质C. 教学情境D. 教师课堂管理思想满分:2 分7.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功能目标将组织分为三类(ABC )A. 生产组织B. 整合组织C. 政治组织D. 公益组织满分:2 分8. 教育功能研究的三种途径是(ABC )A. 价值分析途径B. 逻辑分析途径C. 事实分析途径D. 系统分析途径满分:2 分9. 根据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可将教育功能分为(AB)A. 整合功能B. 限制功能C. 导向功能D. 传递功能满分:2 分10. 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这是由于(ABC )A. 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B.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C. 教育年限延长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生育年龄D. 人们向往没有负担的生活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1. 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B)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社会局部渐变主要导致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的细微调整,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指越轨、违法、未成年人犯罪三类(A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A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班级的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共同相处的个人观念、个人需求、个体行为等方面(A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国家对课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建立的教材编审制度而实现(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道德失范、文化市场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的失误等(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学校作为生产组织是通过培养人力产品和学校成员所创造的知识产品,直接体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A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教育规范的作用是自律与协调(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泰勒确立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广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B)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4. 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教育对个体经济收入、经济机会的影响是巨大的(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对课程进行控制的个体主要是教师们(A)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6.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B)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7. 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B)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8. 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B)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9. 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0. 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