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6.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8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3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33、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B5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B46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7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

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

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与这类群体交往越密切,犯罪的手段、动机和可能性越高。

8、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

9、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10、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11、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12、社会化: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3、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4、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某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变动现象。

15、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16、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17、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8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19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

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0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

21文化传统: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

22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23心理缺陷说:是解释行为失范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产生越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存在心理缺陷,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的原因在于童年的社会化失调。

24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25.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26.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27.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28.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29.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31.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32.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33.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4.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35、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36、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37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对全体教师的期望,二是对个别教师的特殊期望。

38、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

39、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40社会规范:是社会群体共同遵守、认同的期望、思想和行为标准,这种标准能够导致个人之间思想和行为的趋同和协调、有利于增强群体团结。

41.社会化失败判断对错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

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着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

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

未必。

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

隐性知识6.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7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8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9.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着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10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11.以孔德、涂尔干等人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思路是偏重个体事实。

(错,偏重社会事实,这些事实在个体以外P8)12.互动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体、小群体而非社会结构。

(对)13.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错,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14.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15.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16.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17.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18.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19.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20.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着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21.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22.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23、在社会学研究史中,注重社会事实,推重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的人是孔德、韦伯等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