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复习资料一、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子宫的形态及维持正常位置的四对韧带,输卵管的组成,卵巢的功能;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子宫: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子宫四对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和宫骶韧带。
输卵管组成: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卵巢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激素)二、与分娩有关的骨盆标志;骨盆: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三、胎儿附属物,胎盘的组成及功能,脐带孕足月正常长度及动、静脉分布,孕足月正常羊水量;胎盘 1.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 2.功能:气体交换作用、营养作用、排泄作用、防御作用、内分泌作用脐带 1.静脉分布: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
2.正常长度:平均长度为50cm羊水:羊膜腔中的液体称为羊水。
随着妊娠月份增长羊水量也增加,足月妊娠时羊水量为800ml左右,呈弱碱性。
四、妊娠的定义及分期,胎动出现的时间,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早期妊娠:孕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孕13周~27周末晚期妊娠:孕28周及以后胎动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妊娠18周后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的纵轴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母儿两纵轴垂直者为横产式。
胎先露:即胎儿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部分。
可有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前囱、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则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eg:左枕前:纵产式、枕先露、胎儿的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五、分娩的定义,分娩机制的顺序;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分娩机制: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称为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顺序(枕左前位)为: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六、早产、足月产、过期产、各个产程的时间范围;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七、影响分娩的四因素,子宫收缩力的特点,骨产道各个平面;影响分娩的因素有四,即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
产力:1子宫收缩力(宫缩) (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3肛提肌收缩力产道: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2软产道:子宫下段的形成、宫颈的变化、骨盆底软组织的变化八、临产的标志,胎盘剥离征象;先兆临产:是指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的症状临产的标志:宫缩、宫颈管、宫口、胎先露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用镇静药物不能抑制临产。
(总)产程:是指分娩全过程,即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
临床分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胎盘剥离征象 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2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3阴道少量流血;4轻压子宫下段,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回缩。
九、流产、过期妊娠的定义,流产的临床类型及各类流产的处理原则;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早期流产:<12周;晚期流产:≥12周~<28周。
过期妊娠: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称过期妊娠。
先兆流产:保胎(针对病因对症处理),动态观察胚胎、胎儿发育情况。
难免流产:促流产完成,对症处理不全流产:迅速清除宫腔内残留物,预防并发症。
完全流产:无需特殊处理,观察稽留流产:术前查血Rt,血凝Rt,做好输血准备,口服5天雌激素后行刮宫术。
习惯性流产: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流产感染:积极控制感染,尽快清除宫内残留物。
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使用硫酸镁的注意事项;概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
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即随之消失。
基本病变:全身小血管痉挛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自觉症状、抽搐与昏迷。
治疗目的和原则:争取母体可完全恢复健康,胎儿出生后可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休息镇静密切监护母儿状态间断吸氧饮食子痫前期: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子痫:控制抽搐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用硫酸镁的注意事项:⑴膝反射必须存在;⑵呼吸每分钟≥16次;⑶尿量每小时≥25ml,600ml/24h;⑷治疗时须备钙剂作为解毒剂。
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
十一、输卵管妊娠的常见病因,结局,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适应症;病因: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其他输卵管妊娠结局:1.(多见于峡部妊娠)孕6周左右——绒毛向管壁侵蚀肌层——穿破浆膜——输卵管妊娠破裂——偶而绒毛尚活,继发腹腔妊娠或形成陈旧性宫外孕2.(多见于壶腹部妊娠)孕8—12周囊胚向管腔突出与管壁分离输卵管妊娠流产(完全、不全)偶而绒毛尚活,继发腹腔妊娠或形成陈旧性宫外孕临床表现症状:停经(amenorrhea)腹痛(abdominal pain)阴道流血(vaginal bleeding)晕厥与休克(faint and shock)腹部包块(abdominal mass)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血β-HCG。
2.B超:附件区包块、内出血。
3.阴道后穹隆穿刺:暗红色不凝血。
4.腹腔镜检查:未破裂、内出血少。
5.子宫内膜病检:仅见蜕膜未见绒毛。
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1.无药物治疗禁忌症 2.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 3.输卵管妊娠病灶直径不超过4cm; 4.血ß-HCG<2000U/L; 5.无明显内出血。
全身或局部用MTX,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药物毒副作用,B超和血ß-HCG值。
十二、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的定义,病理分类,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胎盘早剥概念: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特点:起病急,发展快。
各种类型病理变化:(1)显性剥离(2)隐性剥离(3)混合性出血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和体征为阴道流血,腹痛,子宫触痛及早产。
Ⅰ度:剥离面积小;Ⅱ度:剥离面为胎盘面积1/3左右;Ⅲ度: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2。
治疗: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1纠正休克 2、及时终止妊娠1)剖宫产术(2)阴道分娩 3、并发症的防治前置胎盘概念: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直接覆盖在子宫颈内口上,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
分类:1.完全性(中央型)2、部分性 3、边缘性临床表现症状: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处理原则: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1、一般处理(1)住院观察;(2)定期B超检查;(3)止血纠正贫血;(4)及时抑制宫缩;(5)加强胎儿监护;(6)促胎肺成熟。
2、期待疗法(1)出血致严重贫血休克;(2)出血不多,胎龄达36周;(3)检测胎儿已成熟。
3、终止妊娠4、紧急情况转运十三、羊水过多和过少的定义,常见胎儿畸形,B超诊断方法。
羊水过多概念: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羊水过多。
羊水量在数天内迅速增多称为急性羊水过多;在数周或更长时间逐渐增多称为慢性羊水过多。
胎儿畸形:神经管,消化道畸形等。
B超检查:①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测量法(AFV)>7cm;②羊水指数法(AFI)>18cm。
羊水过少概念: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
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认识重视程度,检测方法及标准有关。
B超检查:①AFV≤2cm为羊水过少,≤1cm为严重羊水过少;②AFI≤8cm为临界值,≤5cm为绝对值。
十四、引起宫颈癌的最常见病毒,病理类型,主要转移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病毒感染:HPV感染(主要病因)。
病理:子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约占80%~85%,腺癌仅为15%左右。
腺鳞癌少见,但恶性度最高,预后最差。
病理形态:1、外生型 2、内生型 3、溃疡型 4、颈管型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转移,侵入邻近组织和经淋巴道转移,侵入淋巴管再转移到淋巴结。
血行转移极少。
临床表现:1、症状:阴道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是主要症状。
最早表现为接触性出血。
晚期引起下腹痛和腰腿痛。
波及邻近器官,全身症状及转移癌症状。
2、体征:盆腔检查(三合诊),注意临床分期。
诊断辅助检查: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2、碘试验 3、阴道镜检查 4、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5、宫颈锥切术治疗原则:1.早期手术治疗 2.中晚期放疗 3.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十五、子宫肌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常见变性,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分类部位: 1.宫体肌瘤:96% 2.宫颈肌瘤:2.2% 3.同时存在:1.8%生长方式: 1.肌壁间肌瘤:60%—70% 2.浆膜下肌瘤:20% 3.粘膜下肌瘤:10%-15% 类型上述肌瘤可以2种甚至3种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变性: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 1.玻璃样变 2.囊性变 3.红色变 4.肉瘤变5.钙化药物治疗适应症:增大子宫似妊娠子宫2个月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或较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
药物的选择:雄激素 GnRHa 米非司酮中药手术治疗指征:1.子宫大于妊娠子宫两个半月 2.症状明显、继发贫血3.并发症出现 4.粘膜下肌瘤十六、卵巢肿瘤的分类,最常见的类型,卵巢良性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卵巢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卵巢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卵巢肿瘤分类:1.生殖细胞肿瘤20%-40% 2.上皮性肿瘤50%-70% 3.转移性肿瘤5%-10% 4.特异性性索间质肿瘤5% 5.非特异性性索间质肿瘤(极少见)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表现:1.腹部肿块 2.压迫症状 3.腹痛治疗:1.良性卵巢肿瘤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
囊肿直径小于5~6cm者,可观察3~6个月,如继续增大,或肿瘤直径虽小于5cm,但为实性肿瘤,均应手术。
2.对儿童、年轻未孕患者,宜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尽可能保留部分卵巢组织,以维持月经及生育功能。
对绝经前后并双侧卵巢肿瘤者则多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3.切除的肿瘤应立即剖开探查,必要时作冰冻切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