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解读1. 设计依据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列出矿区范围批复(或采矿许可证)、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等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批准文件。
【说明】本条款要求列出证明项目合法的相关文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企业自主投资的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钢铁、有色、黄金、稀土矿山建设项目已列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其他矿山建设项目实行备案制。
所以,项目实施之前应经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取得相关文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10号)规定:对于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受理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第32条的规定,矿区范围是指经登记机关依法划定的可供开采矿产资源的范围、井巷工程施工分布范围或者露天剥离范围的立体空间区域。
矿区范围是采矿权人从事开采活动、履行法律授予的权利和义务的空间区域范围。
因此,矿区范围的划定是申请人从事矿山建设前期工作(包括设计)的前提。
1.2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列出适用的现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并标注其文号及施行日期。
【说明】本条款要求列出设计依据的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应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分层次列出。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国家主席令、国务院令、地方人大公告或地方政府令的形式予以发布,有明确的施行日期,引用时应标注施行日期,部门规章和地方行政规章以政府公文的形式发布,发布时标有唯一的公文文号,引用时应标注其文号。
所列法规文件应与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相关,具有针对性,并为现行有效。
1.3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列出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并标注其标准号。
注意引用的标准、规范及规程的适用范围。
【说明】本条款要求列出设计依据的技术性标准、规范、规程,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注其标准代号,所列标准应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或安全生产相关,并为现行有效。
1.4其他设计依据列出建设项目地质勘探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等,并标注提交单位和时间。
【说明】其他设计依据指安全专篇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包括建设项目地质勘探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还可包括相关的试验、研究成果、安全论证报告等。
2. 工程概述2.1矿山概况包括建设单位简介、矿区自然概况(含历史最高洪水位)、矿山交通位置(给出交通位置图)、矿山开采现状等。
【说明】矿山概况主要介绍建设单位、矿区自然概况、交通位置、开采历史与现状等,尽可能做到简单、清晰、明确。
矿区自然概况包括矿区的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地震资料等。
2.2设计概况包括设计范围(给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勘探线及开采深度)、设计规模、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矿山开拓、采矿方法、矿井提升、矿井通风、矿山供排水、矿岩运输、压气、供配电、通讯及信号、矿区总平面布置、矿山基建、工程概算、利旧工程等。
【说明】本条款是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
设计内容在第3至第8章有详细描述的,在此不必过多重复,进行简明叙述即可。
初步设计中包含选矿、地表油库、加油站、地表爆破器材加工和储存场所等内容的项目,由于这部分内容不在安全专篇编制的范围内,可不进行介绍。
2.3安全设施投资说明矿山安全设施投资总额及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比例,列出安全设施明细表。
【说明】地下矿山的安全设施投资通常包括:专门用于通风、除尘、防排水的井筒、巷道、硐室及其设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用逃生通道(兼作安全出口的井筒只列入其梯子间),井下温度调节设施,消防设施,地表防排洪设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电气照明、防雷、保护与接地设施,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铁路、道路信号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应急与救护设备,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卫生及保健辅助设施,以及其他专门用于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减少和消除事故影响的设施。
3. 矿区地质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分析3.1矿区地质依据地质勘探报告,简述矿区地质特征,说明矿区地层、主要构造带(断层、褶皱)、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特征等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
【说明】本条款要求描述矿区地质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重点描述与开采安全有关的地质特征,如主要构造、矿体产状、矿石中有毒有害成分和自燃特性等,其他可简要,避免大篇幅摘抄地质报告。
3.2矿区水文地质依据地质勘探报告或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简述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说明矿区地表水系和地下水赋存状况、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涌水量等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
【说明】简述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与分布,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及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确定矿床充水主要依据及其与矿层之间的关系;说明主要构造破碎带、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明确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简述涌水量计算过程和结果,包括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水文地质模型;所采用的计算参数的来源及其可靠性和代表性;给出按照不同方法进行涌水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推荐的涌水量。
3.3矿区工程地质依据地质勘探报告,简述岩石物理力学特征、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结构、岩体分类特征等,分析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
【说明】简述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包括:矿区各工程地质岩组的分布、岩性、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着重阐明软弱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矿区所在的构造部位,主要构造线方向,结构面分级及特征、分布、规模、充填情况、组合关系等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岩体风化带、蚀变带性质、结构类型和发育深度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给出工程地质条件类型。
3.4矿区地质灾害依据地质勘探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分析在自然条件下,矿区发生地面沉降、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可能性。
【说明】简述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情况,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危险性。
简述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情况,包括依据矿山工程项目类型、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矿山开采历史等,以及矿山工程项目建设在建设期、生产期、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预测结果,分析是否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突泥、井巷变形破坏等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
4. 矿床开采安全可靠性分析4.1开拓系统简述矿山开拓系统,从井位与含水层、流砂层、断层、破碎带的关系及保护措施,矿山安全出口设置及保护措施等方面分析开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说明】简述开拓系统构成,列出主要开拓工程的特征,介绍开拓工程位置选择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选址要尽量避开易受洪水侵袭地段和不良地质构造地段,若无法避免,应说明所采取的能够保证开拓工程可以正常安全发挥效能的安全保护措施及其可靠性,然后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中第6.1.1.3条款,对矿山安全出口的设置是否满足要求进行论述。
4.2采矿方法根据选用的采矿方法,阐述矿体的开采顺序、采场结构参数,从采场整体稳定性、采空区处理及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方面分析采矿方法的安全可靠性。
【说明】本条款侧重说明两层含义,一是阐述所采用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和矿体的开采顺序;二是对采场采前、采中和采后的整个过程,分析所采用采矿方法的安全可靠性。
对不采用充填采矿方法的应阐述理由。
根据矿岩性质与矿体赋存条件,分析采用什么样的开采顺序,使选取的采矿方法更安全、更高效。
主要包括阶段开采顺序是采用上行式还是下行式;矿块开采顺序是采用后退式、前进式还是联合式;在阶段(中段)内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以及矿柱的开采顺序安排、相邻矿脉的开采顺序安排等方面。
采场结构参数是在充分研究矿山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情况,通过计算、类比后确定的。
因此,采场结构参数确定与选取是否合理,主要从是否适合矿山矿岩性质、地质情况,以及能否满足矿山安全开采要求等方面通过计算、类比后予以论述。
采场稳定性贯穿于设计与生产的全过程。
根据所选取的采场结构参数、开采顺序以及所采取的监测监控、支护、日常检查与维护管理等措施,系统论证采场整体稳定性,必要时进行采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采空区处理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步骤。
设计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2.1.3、6.2.1.10和6.7.2.2条款的规定,并根据所开采矿体性质(如是否自燃)、开采方法、开采顺序,提出对采空区的处理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条款所说的采空区是指拟建设矿山按照设计选取的采矿方法所形成的新采空区,而不是矿山过去采矿活动所遗留的旧采空区,旧采空区的处理应在本章4.11节论述。
4.3提升系统对于竖井提升系统,主要说明提升系统设备选型及主要参数,结合井筒断面图说明竖井内提升容器之间以及提升容器最突出部分和井壁、罐道梁、井梁之间的最小间隙;从提升机制动系统及其主要功能、竖井单绳提升系统罐笼防坠器设置、竖井多绳提升防滑安全系数等方面分析竖井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斜井提升系统,说明斜井提升的设计参数与系统配置,从斜井防跑车装置、专用人车及斜井人车的断绳保险器等方面分析斜井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井口安全设施,主要从推车机、阻车器、挡车器(或挡车栏)、摇台(或稳罐摇台)、托罐装置(托台)和安全门等设施,箕斗装、卸载设施,井口防坠落措施、过卷保护装置(过卷挡梁和楔形罐道或缓冲式防过卷装置)、设备连锁及防误操作装置等方面进行安全可靠性分析。
【说明】提升系统设备选型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3.5.1、6.3.5.2条款的规定。
主要参数:提升速度和加速度,最大静张力、最大静张力差,钢丝绳选型及安全系数,钢丝绳罐道及刚性系数等,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3.5.8、6.3.5.21、6.3.4.3、6.3.3.11条款的规定。
结合井筒断面图说明竖井内提升容器之间以及提升容器最突出部分和井壁、罐道梁、井梁之间的最小间隙,提升容器的导向槽(器)与罐道之间的间隙。
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3.3.8、6.3.3.10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