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能举例说出其分布。
能力目标:识图绘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强化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思路
导课: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认识细胞内存在有分工和合作的各个“车间”。
过渡到新课内容: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以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在学生讨论“问题探讨”中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车间”?2、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么多的结构分离出来进行研究的?
学习新课内容时主要思路:
1、以问题引导学生识图、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绘制各细胞器的平面图。
(问题的设置要层层推进和深入,有引导性,不是一次性给出)
2、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结合细胞器的结构理解其功能。
3、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程
导课:让学生以身上穿的衣服为例,简要描述一件成品衣从生产制作到出厂,需要哪能些车间?它们又有些什么关系?(大致了解工厂生产产品需不同车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共同为一个目的而努力。
)学习新课: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一)、细胞器
设问: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否也存在着分工合作的“车间”呢?既然有,那么细胞中的这些“车间”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学生阅读课本44页第一自然段,明白细胞中的细胞器相当于“车间”,了解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
(学生回答的同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纵向板书出细胞器的名称)设问:这么多细胞器,科学家用了什么方法将各自分离进行研究呢?
———学生自学了解差速离心法。
教师在黑板上简易绘制细胞平面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结构)?———细胞质。
设问: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分布有什么特点?(或是问:动物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和特有的细胞器有哪些?)引导学生观察图3-7,学生总结。
(板书:在学生写出的细胞器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分布)
过渡引言:教学的重点是依次学习这些细胞器,观察细胞器的立体结构图,绘出平面图,了解相关的结构,学习各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1、线粒体
学生观察图3-3,引导学生绘制线粒体的平面图(重点是发现有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即可)。
问题:线粒体有什么功能?(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总结并作标识)
利用一长一短的两条线,引导学生分析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有什么意义?————增大膜表面积。
联系实际:心肌细胞和腹肌细胞,谁的线粒体数量更多?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线粒体分布特点。
(板书:利用之前的简表进行完善)
过渡设问:我们平时看到的叶片和根一般是什么颜色?说明叶片含有相关的色素,那这些色素分布在哪里?————叶绿体
2、叶绿体
问题: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光合作用
学生观察图3-4,绘出叶绿体平面模式图(指出是两层膜,内部结构中还有膜结构,观察色素的分布位置),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联系实际:植物根部细胞无叶绿体。
3、内质网
在学生观察图3-5的基础上,利用毛巾为学生模拟网状立体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绘制所见到的平面图,并分析膜层数。
学生学习其功能,引导学生复习有哪些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4、高尔基体
在学生观察图3-6的基础上,利用盒子模拟,让学生绘制平面图学生学习其功能,利用结构图来帮助理解(结合功能,图中还应划出小泡)。
联系实际:唾液腺细胞和皮肤的生发层细胞,谁的高尔基体数量更多一些?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是细胞功能差别的重要体现。
5、核糖体
设问:核糖体有哪些存在形式?观察图3-5内质网表面附有的结构,推测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或是形状?————颗粒状(强调无膜)。
在平面细胞图中标识出来,明确其功能(即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
6、溶酶体
引导学生学习其功能,设问:1它为什么有分解作用?————多种水解酶2、推测一下,它是否有膜呢?(指出是单层膜)
3、能水解所有的物质吗?————不能. 介绍硅肺,明白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7、液泡
设问:同学们对吃西瓜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液泡中含有色素、糖类、水分等物质,由此推断它也应该有膜,并强调是单层膜,里面叫细胞液,由于存在很多物质,所以具有一定的的浓度。
设问:液泡有什么作用?学生自学讨论完成。
联系实际:卖菜商人为什么会不时向蔬菜上酒水?家中买的蔬菜若是萎蔫了,怎样能让其恢复新鲜状态?
7、中心体
引导学生学习其分布和组成。
利用粉笔作教具,模拟两垂直的中心粒,让学生绘制不同观察角度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图3-7,了解中心体在细胞中的位置。
设问引导学生自学中心体的功能。
根据课本描述推测中心体是否有膜。
教具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细胞质内是空气状态还是液态?
————是液态,并且由于存在各种细胞器和许多种类的物质,所以称为胶状,名为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质的组成
即细胞质由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组成。
设问:细胞能维持一定的结构,而不是瘪的,为什么呢?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细胞骨架——蛋白纤维。
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比较学习过的几种染液及实验颜色现象: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健那绿染液。
六、总结巩固:利用未完成的板书引导进行总结。
七、结束新课!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一)、细胞器
(二)、细胞质的组成:细胞器、细胞质基质
(三)几种染液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