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一、目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疲劳。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的情绪逐渐形成的。
它超越了个人心理的警戒线,这道防线一旦崩溃,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不断发生。
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身体上则会引发多种心身疾患。
当心理方面出现功能障碍时,会表现为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感到身体劳累。
不少领导干部每天生活无规律,工作任务繁重,常常眼睛酸痛发胀,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的病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是感到工作厌倦。
不少领导干部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逐渐减退。
三是诱发心理疾病。
由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常见的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身性疾病,有的还有持续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躯体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病症。
2、心理失衡。
领导干部心理失衡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信仰失衡。
少数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少数领导干部台上
作科学报告,台下求神拜佛,在缭绕的香火中寻求寄托和心理安慰;有的领导干部迷信数字,有的甚至在换届或人事调整前请求算命先生指点迷津,等等。
二是生活失衡。
有些领导干部无法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平衡,无法统筹兼顾,局部失衡而引发心理危机,如有的只顾朋友之情,而失去工作原则性,有的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等。
三是欲望失衡。
欲望是一种心理势能,包含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
领导干部欲望失衡主要指心理欲望,如尊重与被尊重、名利地位的欲求与满足等,目前最为常见的是权力欲的失衡。
少数领导干部无法正确把握权力、地位和名利,有的则怕手中权力到期,出现“59现象”,有的则从权力欲走向经济上的贪欲等。
3、心理紧张。
领导干部心理紧张又有其特殊内容,如管辖内发生严重伤亡事故,疑难工作无法展开,突然知道提任、降职、免职、调动等,被有关部门责任追究、社会舆论等,都会使其出现心理紧张,并会伴发警觉过度,血压增高、心跳过快、出汗、头昏、眼花、易激动、焦虑不安、失眠、自卑抑郁、借酒消愁、逃避现实等现象。
4、心理郁闷。
领导干部心理郁闷主要表现在:一是失落。
有时很想得到但却得不到,目标走失,产生空虚、迷茫、无可奈何等心态。
二是孤独。
由于事业或人际交往等方面接二连三遭遇挫折或失败,精神压力就会很大,心理负担沉重,产生自我封闭。
三是猜忌。
因不自信而猜疑,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猜忌心理,给领导干部自
身带来精神和心理折磨,同时产生对周围人或下属的不信任和排斥心理,与同事之间产生巨大的疏离感和冷漠感。
二、增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途径
1、要树立理性信念。
要大力倡导理性信念:一是要淡泊名利。
领导干部对名利要看得淡一点,要保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二是要低调做人。
这是处世准则,也是一种品格修养,领导干部要摆正心态,把自己当普通人,要细心处事、谨慎做人。
三是要敢说“不”字。
领导干部拒绝别人的要求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就会整天生活在“欠债”压力之中。
拿破仑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领导干部要学会说“不”字。
四是要知足常乐。
快乐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之一,领导干部要经常换位思考、换位比较,学会感恩,增加满足感,要用一种快乐的心愿去感受快乐,就像拉伯雷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五是要保持自信。
领导干部无论困窘到什么地步,千万不能失去宝贵的自信,应有意识培养自己坚强有力的个性。
2、要培养兴趣爱好。
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是增强健康心理的良药,是防止工作生活单调和减缓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
要大力提倡领导干部重视和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
一是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解决领导干部精神空虚的一个良好途径。
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扩大知识面,较好地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心理。
二是培养工作兴趣。
要热爱本职,
把每一天都当做一个新的起点,克服厌烦和枯燥情绪,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三是培养技能兴趣。
领导干部培养技能兴趣,是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加强自身的核心优势,还能够在本单位或本区域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自信心理。
四是培养业余兴趣。
健康的文娱、体育、书画等业余兴趣爱好,能使领导干部生活充实、精神愉快、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有利于消除疲劳、解除苦闷、调节心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加乐趣,而且还能增强体质,加强与同事朋友的沟通交流。
3、要学会适应环境。
领导干部要学会适应环境,适应他人,适应周围的一切,这也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呢?一是要培养心理适应能力。
俗话说:“要爬上世界最高峰光有体力肯定不行,你还得有登山技能、抗寒能力等”。
领导干部要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应具有适应能力,但最主要的是心理适应能力。
随着单位、岗位的调动更换和工作内容强度的变化,领导干部常常会处于自己意想不到的场景和情境,需要应急。
如何应急呢?一方面取决于自信心,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能成功克服困难;另一方面取决于意志力,使自己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镇定自若。
二是要培养人际适应能力。
首先是沟通力,也是协调力。
许多领导干部都有“工作好干、关系难处”的感慨,特别是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领导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所措,其实质都是缺乏沟通或不会沟通。
其次是尊重度。
领导干部尊重
别人,特别是下属,是强化人格魄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
工作上要视下属为合作者,随时肯定下属所取得的成绩,尊重下属的自由空间和个别差异,真心听取下属的不同意见。
三是培养处事适应能力。
适应环境是一个处事解难的过程,国外有一句名言,“人生中多数状态是一种不情愿状态”。
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环境难适应、同事难相处、工作难开展、人际难协调、班子难团结等情况,会感到不如意、不情愿,甚至是无奈,因此领导干部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处事解难能力。
首先是培养承受力。
要面对不利因素有承受的勇气,敢与压力抗衡。
要经受得住困难、挫折、失败的压力;其次是培养化解力。
培养化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培养化解人际难题的技巧。
俗话说“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无言是化解误解的良好技巧。
再次是培养容忍力。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领导干部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要容忍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要容忍他人的弱点和缺点,要善于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4、要不断自我改变。
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具有与时俱进的态度、永不停滞的步履、当机立断的魄力,适时调整自己的视角、心态、性格、行动以及目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捕捉机遇,从而提升精神境界。
一是适时调整目标。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目标就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压力,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但是目标如果太低起不到激励作用,太高会难以实现。
因此,领导干部对自己设计的目标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思考,要及时调整一些过高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二是适时调整心态。
面对各种变化和不如意,要及时调整心态。
如组织的安排与自己的心愿有较大差距时,不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如同级领导和下属在职务晋升上、业务提高上、工作实绩上超过自己时,也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要有嫉妒心理,更不能嫉恨如仇。
三是适时调整行为。
有的领导干部工作拖拉、性情急躁、作风漂浮,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拉帮结派、背后说人、私下整人,有的领导干部喜欢以势压人、争权夺利、以权谋私等。
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但有损形象和威信,也会增加自身的心理负担。
为此,要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做一名积极向上、公道正派、心胸开阔的好干部。
四是适时调整自尊。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领导干部普遍都有自尊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是对成就、优势和自信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