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课件

运动训练学课件

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不同对待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不同练学
17
第五节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基本内容应包括: 1、上一年度比赛成绩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2、上一年度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3、实现参赛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实现参赛指标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5、上一年度训练负荷量度的基本统计及本年度负荷量度 指标 6、年度训练的周期、阶段划分和各项计划内容要点 7、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 8、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 与组织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让学生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特点、制订过程及其要 求,并能够自己制定训练计划
学习重点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 年度过程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和年度的训练规范用表
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只能在集中的几个月分内参加比赛项 目,如室外冬季项目。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3
(二)双周期
全年训练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成为双周期安排。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双周期安 排一个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
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力量性和耐力性项 群中的大多数项目,技能主导类项群的单人项目。
多用于重大比赛前
提高运动员对重要比赛的场地。气 候。对手、观众及裁判等各方 面条件的适应能力
多用于中大比赛前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4
(三)比赛阶段的划分
计划参加的全部比赛,不应该平均分布在整个比赛时期中,应该 在一个比赛时期中安排2—3个比赛阶段。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以3—6 周为好,各个比赛阶段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学习难点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年度训练过程 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一)单周期 就是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所适用的项目特点如下:
需要长达4-6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或取得显著效应的 项目,如马拉拉松、十项全能、现代五项等项目。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项目,如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也是这类项目。
体能类项群的负荷量度准确的表达出来,尽量量化,技能 主导类项群也要有明确的目标。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6
第四节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其负荷特点 以若干周来安排训练负荷。周和周之间有机衔接
中等负荷 逐步增加至最大负荷,再减少 双高峰 多高峰
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 加个人技术减少
(5)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0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高度 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教训。 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7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
方法
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小强度 大强度
重复训练法
图示
负荷
量 强度
间歇
主要发展素质

中大
中小


中小
中大


一般耐力; 力量耐力;
不充分休息
相对充分休息
一般耐力;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
专项耐力;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最大速度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4
(三)多周期
按三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
运动员能在3-4个左右的时间内,有效提高竞技能力, 并在比赛中充分表现出来,把提高了得竞技能力转化为运 动成绩。
常规大周期通常需要不短于14周的时间,需要运动员 分别提高不同的经济能力,进而综合起来,表现为高度的 专项竞技能力。
13
(二)比赛分类安排
比赛分类及其训练学特征
类别 竞技性比赛 训练性比赛 检查行比赛
适应性比赛
主要任务
安排
创造理想的成绩,实现训练目标
每个大周期1-2次主要 比赛
在比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 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力或综合 能力
多用于准备时期后期及 比赛时期前期
检查技术掌握的程度与稳定水平, 专项素质发展情况,阵容安排, 战术设计和配合
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1.5个月,双周期中每 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2-3周。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手段:以游戏手法、变换法为主,运用多种 手段进行恢复
负荷特点: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1
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两种大周期的比较
常规大周期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8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使运动员在 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具有竞技能力。 时间:1.5个月以上 安排重大比赛计划的要求: (1)安排好比赛节奏,使运动员在在比赛体能变化 处于朝量恢复 (2)技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悉和自动化 (3)适合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竞争欲望 (4)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进取动机 (5)保持运动员心理的适宜松弛度
微缩大周期主要安排与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2-3个月 的训练中,在简短的时间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与恢复或提 高综合表现能力。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5
第二节 大周期训练的基本结构模式
一、 训练大周期实践的确定
(一)、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由竞赛日程决定
(二)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围绕这主要的比赛日期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在常规大周期中,
微缩大周期
周数
14-32
8-12
比赛任务
逐一提高高类竞技能力:提高 重点提高个别竞技能力:恢
综合竞技能力;比赛中充
复、提高综合竞技能力,
分发挥竞技能力
参赛表现竞技能力
训练内容
一般选联-专项准联
一般训练-专项训练
专项化程度
一般选联-专项准联
一般训练-专项训练
负荷量 负荷强度
大-中-小 中-小-大
中-小 中-大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2
第三节 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 动态化
一、比赛系列的安排 (一)比赛次数
基础训练阶段比赛次数较少,比赛项目较多, 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则相反。比赛次数明显增多, 这是现在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不 是越多越好。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分阶段集中比赛的优点如下:
给运动员更多的比赛机会 在每一阶段,可使运动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态,逐步引导 到最佳竞技状态 运动员可利用比赛阶段的间歇,进行必要的赛间训练
(四)优秀选手比赛次数的控制
根据自己的竞技状态和训练特点,结合比赛日期最佳 选择次数。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5
二、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的动态变化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6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
相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 得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时间:一般不少于1.5-2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
备可长达5-6个月。双周期中,冬春大周期较 长,可达4-5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 1.5个月。
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一周结束,防止比赛一完,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消失。 (三)确定比赛时期
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一个4—6周的热身赛阶段,两个阶段 和起来组成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 (四)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
在比赛时期前加上6—12周的准备期,后面加2—4周的恢复时期, 就构成一个总时间为14-32周,3.5—7.5个月的训练大周期。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8
本章结束,谢谢!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19
06.06.2019
运动训练学
9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 能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 解法。 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 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
(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少
(2)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高分的 技能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练习。
(一)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
把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安排在比赛期的比赛周内 全年训练负荷的确定和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 变化相适应 以加大负荷量为主,逐渐增加负荷强度 高度重视恢复和营养
(二)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不同特点
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负荷安排主要着眼点不同 量度的表现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