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战后美国的历任总统(写出名字即可)富兰克林·罗斯福民主党 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死于任内杜鲁门民主党 1945年-1953年艾森豪威尔共和党 1953年-1961年肯尼迪民主党 1961年-1963年任内被暗杀约翰逊民主党 1963年-1969年尼克松共和党 1969年-1974年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福特共和党 1974年-1977年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接任总统的人卡特民主党 1977年-1981年里根共和党 1981年-1989年乔治·H·W·布什共和党 1989年-1993年克林顿民主党 1993年-2001年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乔治·W·布什共和党 2001年—2009年父亲曾任第41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民主党 2009年—至今2、列举不结盟运动的五个发起国和领导人南斯拉夫—铁托;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加纳—恩克鲁玛3、列举赫鲁晓夫期间苏美三次危机以及爆发时间①1958年欧洲大陆的第二次柏林危机②1961年8月至10月在欧洲大陆的第三次柏林危机③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4、按先后顺序列举最先爆炸核武器的五个国家1945年美国;1949年前苏联;1952年英国;1960年法国;1964年中国5、列举50年代美国出面组织的四个军事集团的名字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澳新安全条约》;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巴格达条约》6、列举20世纪80-90年代先后加入欧盟的国家1972年1月22日。
英国、爱尔兰、丹麦和挪威加入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20世纪80年代之后,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7、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出战后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1922年—1953年)赫鲁晓夫(1953年—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年—1982年)安德罗波夫 1982年- 1984年契尔年科 1984年- 1985年契尔年科 1984年- 1985年8、列举简述雅尔塔体系的4项主要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9、列举杜鲁门“公平施政”的主要内容 P64①制定充分就业法②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
③实行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
④扶植农业。
主要内容有政府机构改革、充分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解决公共住房、扩大民权、取消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等15、列举杜鲁门“公平施政”的实质实质是使每个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得公平的一份,方法是实行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10、列举欧共体成立的5大宗旨①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②建立一个单一的对非成员国的商业政策;③最终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运输系统、农业政策和一般经济政策;④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竞争的措施;⑤保证成员国之间劳动力、资本和工商企业家的流动性。
11、列举勃列日涅夫执政后苏联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 P266(1)僵化的教条主义的理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改革缺乏宏观的整体性,措施未能综合配套,而是零敲碎打,应急而救。
(3)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同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12、列举阿以冲突的主要原因犹太人复国问题及土地问题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约旦和水源问题叙利亚戈兰高地问题犹太人定居地点问题13、列举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中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17、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影响: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共同敌人的被打败,美、苏这两个战时最主要的盟国由于追求的目标和利益不同,分歧和矛盾日益加深。
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国迫切需要一个力量强大的西欧作为盟友。
同时,要使自身在战后维持经济繁荣的局面,美国也需要一个广阔自由而稳定的欧洲市场。
然而,战后初期的西欧却是经济凋敝、政局动荡,各国统治者惶恐不安。
在此情况下,美国从遏制战略和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所谓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
影响:马歇尔计划使西欧摆脱困境,经济得到恢复,减少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
同时也为美国过剩产品找到了出路,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以美国为盟主的遇止苏联的力量。
18、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的主要内容 P67继续扩大福利政策、“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立法以及税制改革、环境保护法19、列举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P16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不允许其他大国势力渗入到这一地区,也不允许这一地区出现离心倾向按照“雅尔塔精神”处理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在有利于苏联安全利益的前提下,支持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强化自己的安全系数,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20、戴高乐主义的的具体措施1>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2>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3>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中法建交;4>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5>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21、列举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主要内容①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即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出去。
②大国责任论,苏联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
意在强调苏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家长的地位。
③国际分工论,即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产业分工。
④有限主权论,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
⑤国际专政论,即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
⑥利益有关论,即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都会涉及苏联的利益。
22、列举苏伊士运河事件23、列举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原因美苏关系紧张导火线: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布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直接原因: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24、列举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两个阶段及成果美苏于1991年7月31日签订了长达700多页的《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即《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条约规定削减的核弹头数量占美苏战略核武库的30%,还为以后的更大削减开辟了道路。
1993年1月3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签署了《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即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确定到2003年1月1日以前,俄美双方把战略核弹头总数各削减到3000枚至3500枚,并销毁全部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
该条约要求削减核弹头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规定全部消除容易诱发第一次打击的陆基洲际分导式多弹头导弹,使生存能力强的潜射弹道导弹成为美俄核力量的主体。
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取得了对俄的优势。
25、列举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人物名称和执政时间)26、列举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主要内容。
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强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一致性并谋求美国的认可;对亚非拉地区则加紧渗透扩张,鼓吹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以便把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
27、列举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特点。
亚非拉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南非和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形成高潮,唯有北非和亚洲达到高潮)武装妥协两条道路殖民地宗主国藕断丝连共产党的作用二战的作用(殖民地国家相互援助,相互支持)28、列举美国“新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
内政:实行双重利率即降低长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有限廉价货币政策,采纳“新经济”的减税主张,实行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制定实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计划;实施老年医疗保险,提出解决种族隔离的民权法等。
外交: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组织争取进步联盟,加强对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图计划,试图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主体的大西洋共同体之中。
29、联邦德国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美国对其进行了扶植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该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30、列举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经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政治:消除战争的威胁,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矛盾。
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为提高经济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历史:西欧各国在文化和价值观上有一种认同感,有共同的经历,特别是二战的惨痛教训,使欧洲人普遍有了联合的共同愿望。
31、列举战后盟国对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处理的异同(1)相同点:1)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 2)一些法西斯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3)都占领了两国国土。
(2)不同点: 1)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2)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德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3)对法西斯政府的处置不同,德国被彻底摧毁,日本保留了天皇制。
4)纽伦堡审判,四国实现了较好的合作,对德国法西斯惩罚较彻底;东京审判,美国占主导地位,庇护、扶植日本,日本法西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32、列举20世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33、简要列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
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在国家与垄断组织之间瓜分。
3)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