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二物理 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矿石(不吸水)的密度,由于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故借助电子秤来完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如图甲所示,烧中装适量水,置于已调零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的示数为1m ; (2)如图乙所示,将矿石用细线系住(细线的体积、质量忽略不计),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F =_____N ,电子秤的示数为2m ;(3)如图丙所示,取下弹簧测力计,将矿石缓慢沉入杯底,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3m ,则矿石的质量m 石=_____kg 。
小明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了矿石的密度;(4)同组的小红同学仔细观察了小明的实验过程,发现在图乙所示的操作中,矿石接触到了烧杯底部,其余操作完全正确。
并指出与真实值相比,小明所测矿石密度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如图丁所示,小红再次重复图乙所示操作,但矿石与烧杯底部未接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F =l.8N ,那么此时电子秤的示数应该为4m =________kg ,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kg/m 3 (6)经过分析他们还知道,图乙中矿石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为_______N(7)在实验中找到乐趣的小明再次大胆创新,提出能否在天平和量筒都没有的情况下测出石块密度。
于是他找来了大小圆柱形容器和刻度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A .用刻度尺在大小柱形容器的外壁均匀标出刻度,并分别量出大小圆柱形容器直径,计算出大容器底面积为1S ,小容器底面积为2S ;B .如图甲所示,在大小容器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将小容器放入大容器内,静止后小容器漂浮,读出此时大容器和小容器内液面深度分别为1H 、1h ;分别为2H 、2h 。
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石块体积为_________;石块的密度为______(均用题目所给已知量进行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答案】1.7 0.21 偏小 1.04 3710⨯ 0.1 211H H S ρ-⋅水() 212h h S -⋅() 211212H H S h h S ρ-⋅-⋅水()()【解析】 【分析】 【详解】(2)[1]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 ,弹簧测力计的时数为1.7N 。
(3)[2]由图甲、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m =1.22kg-1.01kg=0.21kg(4)[3]图乙矿石接触杯底,导致电子秤的示数增大,求得矿石的体积增大,质量测量是准确的,所以矿石的密度偏小。
(5)[4]由图丙可知矿石和水的总质量为1.22kg ,由(3)可知矿石的质量为0.21kg ,矿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这三个力是平衡的,所以G 石=F 浮+F 拉,浮力为F 浮=G 石-F 拉=0.21kg×10N/kg-1.8N=0.3N所以此时台秤的示数为1.22kg 10N/kg 0.21kg 10N/kg 0.3N1.04kg 10N/kgm ⨯-⨯+==示[5]由G 石=F 浮+F 拉,=F gV ρ浮液排,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可求得石块的体积为-5333- 2.1N-1.8N ==310m 10kg/m 10N/kgG F V g ρ=⨯⨯石拉石水 则矿石的密度为33530.21kg ==710kg/m 310m m V ρ-=⨯⨯石石石 (6)[6]矿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浮力、支持力,这四个力平衡,所以可得到,G 石=F 支+F 浮+F 拉,支持力为F 支=G 石-F 浮-F 拉=m 石g -ρ水gV 排-F 拉=0.21kg×10N/kg-1.0×103kg/m 3×10N/kg-1.7N=0.1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矿石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也是0.1N 。
(7)[7]由题意知,根基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液排,如图甲所示,在大小容器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将小容器放入大容器内,静止后小容器漂浮,读出此时大容器和小容器内液面深度分别为1H 、1h ;此时小容器和小容器内水的重力设为G 1,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相等, 即F 浮1=G 1=ρ水gS 1H 1别为2H 、2h ,此时小容器、石块和小容器内水的重力设为G 2,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相等, 即F 浮2=G 2=ρ水gS 1H 2则石块的重力为G 2-G 1,质量为111221211=gS H gS H G G m H H S g gρρρ==⋅---水水石水() [8]石块的体积即在小容器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差和小容器底面积的乘积,即为212=V h h S -⋅石()[9]根据密度公式mVρ=,则石块的密度为 211212=H H S h S m V h ρρ-⋅-=⋅石石石水()()2.小明和小丽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小明的测量方法如图A 所示,其步骤:①在测鹅卵石的质量时,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g 。
②在量筒内注入30mL 的水,将系上细线的鹅卵石没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cm 3。
③则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 3。
(2)小丽的测量方法如图B 所示,其步骤:a .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加入适量的水,正方体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高度h 1;b .将鹅卵石放在塑料块上,塑料块仍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高度h 2;c .用细线将鹅卵石系在塑料块下方,然后放入水中,塑料块仍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高度h 3。
①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②若在进行测量步骤c 时,不小心将部分水沾在塑料块的上表面,测得鹅卵石的密度为ρ',则ρ'________ρ(选填“>”、“=”或“<”)。
【答案】左 22.4 8 2.8×1031232h -h h -h ρ水=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1]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由图乙可知,鹅卵石的质量为m =20g+2.4 g=22.4g②[3]由图丙可知,鹅卵石的体积为V =38cm 3-30 cm 3=8cm 3③[4]由mVρ=得,鹅卵石的密度为 333322.4g 2.8g /cm 2.810kg /m 8cm m V ρ====⨯ (2)①[5]设正方体塑料块一个面的面积为S ,则鹅卵石受到的浮力为12F gS h h ρ=-浮水()鹅卵石的重力G =mg =F 浮,则鹅卵石的质量为12m S h h ρ=-水()鹅卵石的体积V =S (h 3-h 2)故鹅卵石的密度为()()12122332h h S h h m V h h S h h ρρρ--===--水水 ②[6]若塑料块上沾上水后,塑料块和鹅卵石的重力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但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变,即h 2、h 3都不变,故测量的密度不变。
3.清清太湖水孕育了世代苏州人,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太湖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舀取了一些太湖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己知它的密度为1ρ),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太湖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或做部分数据处理:(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1m ;(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太湖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 ,然后取出铜块∶(4)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太湖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2m ; (5)______________;(请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6)用大平测量烧杯内剩余太湖水和烧杯的总质量3m 、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3m =_________g ;(7)计算太湖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物理量用题中符号表示);某次测量中测得,1m =133.5g ,2m =91.4g ,3m =76.2g ,已知338.910kg/m ρ=⨯1∶则可算得ρ=____kg/m 3;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太湖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右 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直至标记A 处 47.4 2311·m m m ρ- 31.01310⨯ 偏大 【解析】 【分析】【详解】(1)[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
(5)[2]铜块放入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铜块的体积,根据mVρ=表示出物体的体积,也就是排开水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的标记处,烧杯中水减少的质量等于铜块排开水的质量,故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后,需要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直至标记A 处。
(6)[3]由图可知烧杯内剩余太湖水和烧杯的总质量320g 20g 5g 2.4g 47.4g m =+++=(7)[4]铜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由mVρ=可得 11m V V ρ==铜排烧杯倒入量筒中水的质量23m m m =-则太湖水的密度23231111·m m m m m m V m ρρρ--===[5]代入数据可得3333231191.4g 76.2g8.910kg/m 1.01310kg/m 133.5gm m m ρρ--==⨯⨯≈⨯ [6]由于取出铜块时带着水,使得体积偏大,倒入的水偏多,使得水的质量偏大,根据mVρ=可知密度偏大。
4.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他取了适量的这种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下列实验。
(1)实验前,小强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
横梁静止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为72.0g ;b.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