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doc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doc

盐城中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2002.01)命题人:张小俊朱建平第Ⅰ卷(40分)一、(每小题2分,计3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疲惫(bài) 脊(jǐ)梁与子同泽(zé) 朝三暮(mò)四B.浣(huàn)女商贾(jiǎ) 心宽体胖(pàng) 寥(liáo)若晨星C.踟(zhì)蹰混(hún)沌敛声屏(bǐng)气济(jǐ)济一堂D.伶俜(pīng) 宁谧(mì) 心存芥(jiè)蒂开门揖(yī)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眷写鱼业铤而走险茕茕孑立B.寒暄帐单地大物搏精减机构C.国粹嗜好瞬息万变夙遭闵凶D.驰聘睿智蜚声于世矢志不渝3、下列加点的字词在句中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①爱而不见(隐藏) ②臣具以表闻(听说) ③然则虽辱而愚之(无用)B.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比得软脚病(近来)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C.①羁鸟恋旧林(束缚) ②几何不从汝而死(多少) ③伏清白以死直兮(与生相对)D.①空中闻天鸡(天空) ②长吾女与汝女(长大) ③哀吾生之须臾(悲哀)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的感触来。

③生活正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去揭示它的奥秘,去展现它的。

④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A.殉情萧索真谛以致B.殉情萧条真理以致C.徇情萧索真理以至D.徇情萧条真谛以至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对于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尊重他们。

C.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必须坚决制止。

D.人人都有知识储存、生活积累,要想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精力放不放在上面。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具体时间,现在还有不同意见,但都认为是在第三纪的某一个时期,可能是中新世或其前后,即在渐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距今约三千万年到一千万年的时期之内。

A.人类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呢B.人类为什么要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呢C.人类究竟是怎样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呢D.人类是在什么情况下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呢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历史,同时寄予了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流露出了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

B.《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悼词,在行文中,作者不仅评说了死者,而且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

C.祭文大多是对死者的称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也是如此,以称颂为出发点,追叙了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往事,融进了浓厚的感情。

D.《赤壁赋》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之后写的,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译: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五尺童仆……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译:现在这个溪偏偏被愚侮辱,为什么呢?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

D.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译:现在我遭遇有法度的时代却违反事理,提出不同的意见,所以那些愚笨的人,没有一个我比得上的。

9、对下列句子的诵读,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A.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0、关于写作指导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写文章要有理,就是观点正确,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念。

道理有大小之分,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得让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B.行文要有据,就是要有论据。

论据都是大家公认的客观事实,使用时必须注意真实、可靠,典型、新鲜。

C.讲道理、作分析也是写文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分强调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一种是不注意或忽视事物的某一方面。

D.随笔是一种短小活泼的文体,古今都有:古代随笔指的是随手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跟“笔记”大致相仿;现代随笔是一种更随意地表现自我,具有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和幽默意味的“小品文”(又称“美文”或“小论文”)。

11、下列文学赏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完全反映新的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韩东的《山民》卞之琳的《断章》都是新诗中的优秀作品。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或“诗三百”,由于汉代儒家尊奉它为经典,所以后世称为《诗经》。

《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500年的社会生活。

C.词在唐、五代时出现并流行,到宋代发展到巅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作家分别是柳永、李清照等和苏轼、辛弃疾等。

D.中国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到今天的散文创作。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巴金的《灯》都属现代散文。

1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B.古代表文和书信的开头格式一般是先写明上表人或是写信人的姓名,这和现代的书信格式不一样。

C.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

D.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北宋、南宋的著名作家。

阅读艾青的诗《礁石》,完成文后的题目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望着海洋13、对诗中的“它”这个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生活强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C.一个革命者的形象D.中华民族的形象1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自由颂普希金世界的暴君,战栗吧!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们听吧,鼓起勇气,起义吧! 唉!无论向哪里去――到处都是皮鞭到处都是刀剑到处都是横行无法的行为到处都是懦弱无能,不自由的往事……朋友们,相信吧它,那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高高升起俄罗斯将从梦中觉醒专制制度的废墟上将写上我们的名姓!A.全诗每一句都体现出作者的反叛精神,全诗充盈着抨击专制、追求自由的精灵。

B.前三行诗句既有对“世界暴君”的大胆挑战,又有对“匍匐着的奴隶们”的战斗号召。

C.“它,那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到“写上我们的名姓”,一组诗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诗人理智地看到人们在斗争过程中的坎坷和黑暗。

D.全诗涌动着诗人似熔岩喷火般的战斗激情,诗人直抒胸臆,展示预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5、对这首诗的诗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景起兴,一笔勾出江南春光美景,这是从少女的眼神中看出的,春风引动少妇的情思。

B.“闻郎江上踏歌声”直写少女对恋人的熟悉程度,听其声即知其人,道出了少女内心爱情的热烈。

C.三、四两句,作者曲折而又生动地描写出这位少女对意中人的爱情坚定而自信的心理。

D.本诗描写了青年男女真挚、朴实而又热烈的爱情。

16、对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谐音双关,巧妙地刻画出了热恋中少女内心热烈而复杂的感情。

B.诗歌双关语的运用,虽然拓宽诗歌的内容,但却不经意间致使诗歌晦涩难懂了。

C.诗歌以景衬情,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D.全诗清新宛妙,具有民歌风味。

二、阅读下面苏轼的《后赤壁赋》,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7、下列各句加点的文言词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用法相同的是A.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C.以待子不时之须D.舞幽壑之潜蛟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月半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断:阻绝C.掠予舟而西也掠:擦过 D.踞虎豹,登虬龙虬龙:指山上龙形巨石20、下面对“玄裳缟衣”的“孤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虽被贬谪,但雄心仍在,渴望能再次被君主重用。

“玄裳缟衣”的“孤鹤”象征远在京城的君主和朝廷。

B.作者一生深怀抱负,但屡遭挫折,因此心灰意冷。

飘然而去的“孤鹤”象征作者曾经拥有的人生理想。

C.作者被贬后常常感慨人生短促,生命不可捉摸和无法把握。

“玄裳缟衣”的“孤鹤”象征作者排遣不散的愁绪。

D.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常常在入世和出世的问题上矛盾徘徊。

飘然而去的“孤鹤”象征作者羽化出世的游仙情怀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第Ⅱ卷(60分)三、阅读短文《人生三境界》,完成下列21-23题。

(15分)人生三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