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
前言:本科教授篇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五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第四章心理应激(应用题)第五章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会出应用题,比如判断是病人?属于哪种类型?采取什么治疗?);第七章心理咨询;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九章病人心理;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四节不考)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①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②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
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④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3、engelGL1977年在《科学》杂质中发表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一文,被认为是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概括和总结;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一个体现;②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
动;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套闹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遗忘:识记额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了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动机: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熟悉20页表2-2;
5、感觉变化(举例,属于哪种);
6、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各个特性,不用背他们的定义)
7、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填空)
8、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9、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12、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13、情绪与情感内容:生理变化、外部表现、主观体验;(填空题)
14、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美感、道德感、理智感;
15、情绪与健康(重)问答题情绪与健康关系;
16、人格特质理论:掌握卡特尔的特质理论(16PF):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 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事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人格问卷;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8、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指向、维持的调整;
19、动机冲突的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势冲突;
20、气质的类型:掌握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体液学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前言:主要学派名称及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理论的精髓;
1、精神分析理论:很重要,最好整个内容都看;主要有四大理论:早期经验决定论:成人的人格由幼年的经验决定;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性心理发展理论:五个时期: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2、行为学习理论:精髓:学习;掌握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代表人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内脏操作条件反射(代表人物米勒);
3、心理生理学理论(应激中讲)精华:心-身(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生理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精华: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自我实现等方面为主题;
5、认知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西蒙、奈瑟;精华: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行动;
第四章心理应激(一二三节重点讲)(▲)
1、心理应激:
应激源:是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
2、心理应激与健康:⑴积极影响:适度的应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⑵消极影响:使机体处于易感状态;是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加重原有的躯体和精神疾病,或使之复发;是机体磨损、慢性疲劳、适应性减弱,导致劳动力受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是事故、车祸、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物质烂用及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3、应激致病的心身中介机制:应激的免疫调节机制、应激的内分泌调节机制、应激的神经调节机制;
4、针对具体案例分析怎样调节应激带来的各种影响,心理应激的干预:药物控制?心理治疗?寻求社会帮助?适当运动?改善个性特征?等等;
第五章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多种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验: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的手段对人类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智力测验: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科学测量的过程;
2、卡特尔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的概念、比内和助手西蒙创造第一个心理测验: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3、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信度、效度、常模与标准化;
4、智力等级分布表:记智力等级平常(90~109)、边界(70~79);韦氏智力量表:掌握该量表的三种类型(包括英文):成人智力量表(WAIS)16岁以上、儿童智力量表(WISC)6~16岁、学前及初学儿童智力量表4~6岁(WPPSI);
第六章心理治疗(此章最后一次课老师会再讲)(▲)
1、心理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和方法,改善被治疗者的心理条件与行为,调整和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松弛疗法: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通过各种固定程式做反复训练,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及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宁静状态的一类重要行为治疗方法;
2、心理治疗的八大原则:和谐性、针对性、计划性、;灵活性、保密性、综合性、中立性、回避性;
3、心理治疗的分类:广义分:所有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高超的医疗技术、卓著的工作效率、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尚的医德医风、方便合理的医疗制度、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高质量的设备、良好的院容院貌;狭义:医生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治疗;
4、认知疗法:ABC理论,ABC代表什么,ABC理论大概指什么?内容?
第七章心理咨询(此章讲得少,主要是第一节)
1、心理咨询: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发展的过程;
2、心理咨询的种类:门诊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专题心理咨询、计算机网络心理咨询;
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
1、心身紊乱:指在某些心理因素作用下所出现的躯体上的较持久、较严重的偏离正常状态,但未见躯体器质性变化;
2、内科常见心身问题: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分析步骤:心理社会因素与病因学、发病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内分泌、神经、免疫机制、患者的心理特点、患者的临床心理问题与障碍、心理防治)
第九章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主讲第一节)
1、病人角色:
2、医患关系分类: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
1、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护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减
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大题):智力正常,能准确反映事物;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反应适度;人格完整;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特点符合生理年龄特点;不背弃社会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动机,并使合理要求得到满足;
3、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选择题):以经验为标准、社会适应性标准、症状和病因学的标准、统计学标准和心理测量的标准、其他标准;
附题型:单选30分填空15分名词解释5道x3论述题4道x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