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看云识天气》学案

《看云识天气》学案

同煤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案(29--32)第17课《看云识天气》(第1---4课时)主备: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教师寄语:正因为汇聚了千山万水,海才能掀起洪波巨澜;正因为积累起一点一滴,海水才永不枯竭。

同学们,去汇集,去积累吧,愿你拥有知识的大海。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第一课时【课前延伸】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对象(内容):说明文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

4、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如《绿色蝈蝈》;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如《看云识天气》等。

根据说明语言特色的不同,可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共12页第1页5、说明方法: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⑦.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⑨.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⑩.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6、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⑪、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中国石拱桥》。

⑫、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

⑬、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共12页第2页7、说明语言特点:——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8、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式。

【自主积淀·初步感知】(1)注音:共页第页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丝丝缕缕()薄()云(2)释义: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思维链接·目标定位】《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

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

谚语积累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第二课时【合作研读1·整体感悟】1、用课文原话回答: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2、完成下列三个表格的填写:共12页第3页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一句总说第2—5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3段照应“”,第4、5段照应“”,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写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

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将云与天气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第三课时:【合作研读2·赏析语言】4、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在第一自然段中的作用。

(2)这一段中哪些语句照应“姿态万千”?哪些语句照应“变化无常”?(3)划分层次:共12页第5 页(4)请你说明以下四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5)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6)这一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7)这一段有一句话能概括全文中心,请指出来。

下文的哪句话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说明?(8)这句话中的“往往”和“常常”、“象征”和“预兆”意思相近,可不可以用同一个词语表述?为什么?5、请找出课文在说明云的形态变化时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6、第五自然段描述形成雨雪天气的云时,使用了大量的动词,请找出这些动词并说说它们在描摹天气变化上所起的作用。

共12页第6页7、分析课文在说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时引用的谚语所起的作用。

8、找出课文在说明天气随着云的变化而变化时使用的时间词语和程度副词并分析其作用。

第四课时【合作研读3·说明文】9、本文说明的内容是。

说明的顺序是。

10、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

(2)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云叫雨层云。

(3)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4)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5)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6)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7)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8)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共12页第7页(9)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11、第三段介绍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归纳反思·留下精彩】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我的收获·阅读理解】(一)在热带地区或航行于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可以使捕捞的海产品保鲜。

但是正是炽热的阳光最能“摧残”这些冰块。

不过,科学家想出了办法让太阳对冰停止“敌对行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

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可以“曲线”造冰。

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

电是一种能源,它可以使电灯发光,使电炉发热,却也能让冰箱造出坚硬的冰块来。

电是能源,太阳也是能源,既然电可以造冰,太阳光为什么不能造冰呢?因此,从道理上说,太阳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块来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使太阳能通过光电池把光变成电,再用电来开动冰箱。

但这个方法要使大量的光电材料,成本高。

为了让渔民都能买得起,法国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冰箱——一种能自动制冰的机器。

共12页第8页这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外形像一个恒温箱,它既不用电,也不用烧油,就靠一个太阳光接收器。

在接收器里装有许多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中有许多小孔,孔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25毫米,所以1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积加起来很大,有1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面积的1.5倍。

在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进”甲醇,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活性炭可以吸进好多甲醇。

甲醇起什么作用呢?它和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样的。

在夜晚没有太阳时,因气温下降,接收器内的活性炭就吸进液态的甲醇。

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一晒,活性炭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

气化后的甲醇流到制冰订的冷凝器变成液体,夜晚时又被活性炭粒吸进小孔内,每天就这样日夜循环制冰。

这种制冰机的优点是不用电,而利用“天赐”的太阳光“良源”。

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阴天时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气化吸热,反而不能制造冰块。

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

1.解释第二段中“曲线”一词的含义:2.第三段中“从道理上说”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从第五段中摘取、组合字词,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内:甲醇所起的作用是:,从而制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