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即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鸟巢,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房前屋檐下,小燕衔泥忙做窝,杨柳树枝上,喜鹊衔枝忙做窝.它们也想有个家.
师:老师帮它们做了几个鸟巢,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
师:鸟巢漂亮吗?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师:做鸟巢还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等我们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就会做了.
(二)出示课题,交代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师:我们先来看1号鸟巢,它是什么形状的?
师:2号鸟巢呢?
师:我们再观察它们的面.
师:1号鸟巢的前、后面和上、下面是什么图形?
师:学生回答后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
师:2号鸟巢的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贴出一个正方形)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大胆想像,积极动手,自己研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种.
(三)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了解认知情况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师:正方形呢?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特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动手来验证一下.
个人
2、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先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纸,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量一量折一折)
课件
师:用课件演示对边相等.
师:谁还有补充?
师:你是这么知道长方形的4个边都是直角的?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学生说完后板书: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3、明确“长”和“宽”
师: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相对的两条长边叫长方形的“长”,相对的两条短边叫长方形的“宽”,板书:长、宽
4、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研究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这种方法,在小组内接着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向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师:你对他们的折法有意见吗?
师:对边折只能说明对边相等,不能证明四条边都相等,还需要对角折,才能证明四条边都相等.
师:哪个小组还想补充?还有吗?
师:谁把正方形的特征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板书:有4条边、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同桌
(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同学们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说完后,师再强调)
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五)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师:出示, 这种图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师: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师:象这种图形是由4条边组成的,我们叫它“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师:出示五边形,象这种图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五边形)
师:出示六边形,这种图形呢?(板书:六边形)
(六)针对性练习
1、快速抢答:正确判断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
2、图片欣赏:说一说由哪些图形组成
3、找身边的物体的面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五方形的?六方形的?
师: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物体面的形状.
4、想一想,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5、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
6、猜猜看?猜对了吗?
7、这样能看出吗?观察全部再判断.
8、我会分:按要求摘下来,贴在黑板上.
师:老师准备了几种图形,请你按要求摘下来,并贴在黑板上.
9、把手中的长方形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
10、在方格纸上,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一幅画!(画完后展示几个同学的作品)
(七)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你觉得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
(八)、进行情感教育
师:同学们学会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还认识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就可以做鸟巢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星期天的时候,请同学们动手做几个鸟巢,为鸟类献上一份爱心,好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四个角都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四个角都相等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的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借助课本主题图---做鸟巢,让学生激起做鸟巢的欲望。

然后,借助长方体学具,使学生认识到每个面的形状,从而引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趁此,我发出提问: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就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就接近了新知。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如: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

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们展示自己。

这样,既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进一步拓展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

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学具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操作之前对于工具的使用没有交待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操作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
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

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