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PPT参考课件
11
• (2)犯罪学上的标签理论。“标签理论”在20世纪 60年代末兴起,并迅速成为犯罪学领域的主流理 论之一。该理论运用互动观点来解释犯罪行为之 形成过程。根据此理论,违规者一旦被贴上“罪 犯”的标签,就会在其心灵上打下耻辱的烙印, 产生“自我降格”的心理过程,进而顺应社会对 其的评价,“违规”甚至会被“合理化”而演变 为行为人难以改变的生活方式。将罪犯判刑人狱 无疑是最深刻的“标签化”过程,代之以社区矫
正措施可以减少因这种“标签化”带来的负作用。
12
• (3)“大社会”观念和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60年代,在西 方出现了“大社会”观念,该观念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 对社会和国家赋予了崭新的定义。据此观念,人民是国家 最大的财富和资源,国家应致力追求社会福利,尽力协助 个人潜能之发挥,提高个人生活之素质,包括应加强对罪 犯在内的缺陷者的辅助,使之能“再整合”到社区中,从 而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矫正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 在欧美国家产生,当前,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 展开,在欧美国家更是发展迅猛。以美国为例,在美国, 法院对违法情节较轻微的犯罪嫌疑人大多处以缓刑,通过 社区矫正的方法进行矫正。如1999年底,全美共有被矫 正人员632万人,而其中“缓刑犯”就有377万人, “蹲 监狱”的只有200万人左右,只占全部矫正人员的30%。 社区矫正不但对美国矫正制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美 监狱制度也有深刻影响。每年都有大量的罪犯从“监狱” 假释到社区,由社区矫正办公室通过监视居住、监听电话、 限制活动、定期汇报等方法具体负责罪犯的管理 。 13
4
社区矫正流程图
5
6
7
8
适用范围
• 1、被判处管制的;
• 2、被宣告缓刑的;
•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 4、被裁定假释的;
•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
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
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充
14
社区矫正制度的内容
• 一、学习培训制度
•
1、社区矫正组织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
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培
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
•
2、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
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可采取集
中、以会带训,参观考核等多种形式。
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门、
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
造的手段和方法。
3
•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 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 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 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 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 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 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 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 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10
社区矫正工作的思想来源
• (1)刑罚谦抑思想和刑罚经济原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和刑法理论的进化,人们日渐认识到刑罚尤其是监禁刑固 有之弊病,对刑罚的启动持更为审慎的立场,将其作为保 护法益的最后手段和补充性措施。另一方面,以社区处遇 替代监禁手段改造罪犯,更容易达到促使罪犯改悔向上、 重新融于社会的目标,同时减轻了国家在刑罚运作上的投 入和负担,更符合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
•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
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
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9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 社区矫正工作的由来
• 社区矫正(Community—based Correcnns),也被称为 社区处遇,是相对于传统的机构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 遇方式。社区矫正体系中的某些具体制度,如缓刑、假释 等,实际上有很久的发展历史,但社区矫正成为系统的思 想却是二战以后的事。
• 另外,在加拿大联邦惩教系统中,罪犯在监狱服刑与在社 区服刑的比例为2:1。在瑞典,1998年刑罚执行系统共 有罪犯19400余人,其中有近16000人在社会执行。在日 本,近年来大约有3/5受到矫正处遇的罪犯被放在社区, 接受缓刑官的监督。而在我国,社区矫正还没有广泛地实 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目前属于社区矫正范畴的刑种 和行刑方式有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以及剥夺政治 权利5种。近年来我国缓刑假释的比例只占所有服刑人员 的17%。由此看出我国的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突出表现为相关立法不够完善,缓刑、假释、管制等社区 刑罚的适用率偏低,而且执行机制不健全,行刑效果不尽 人意。总之,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 遇制度,由机构性处遇转向为社区处遇,被各国学者普遍 认为是现代刑事政策的重要趋势之一,代表着犯罪矫正的 未来走向。
•
3、培训工作由各级社区矫正培训组织分级实行。社
1
• 社区矫正
• 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 执行刑罚。 这意味着,只有那些符合社区矫 正条件的一部分罪犯,可以在监狱外服刑,而不 是所有被判刑的罪犯都不进监狱服刑。
2
定义
• 社区矫正,英文Community correction
• 有的国家称之为“社区矫治”,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 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 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