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 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 全

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 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 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
4.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
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 明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 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 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 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 下去分析评价。
古代中国政治家
古代中国政治家
古代东西方哲学家
选修四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
亚洲资产阶级革命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古今中外杰出科学家
事 迹 ①政治
②经济
分 ③文化 类 ④军事
⑤民族
线 ⑥对外 索
原典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人物评价①出生②少年③青年④中年⑤晚年 ①革命时期(军事家)——②执政时期(政治家)
时间分期线索
二、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 的几个基本观点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 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 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4分) 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古代东西方哲学家
2010 全国课标 39.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
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 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
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 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时势造英雄
对人物的评价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全面地辨证地去评价历史人物 2、要正确认识杰出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4、要充分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问题,要把
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用 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评价
①整体性原则。 ②阶段性原则。 ③个性化原则。 ①对个人—— ②对国家和民族—— ③对世界和人类——
3.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 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 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 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 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2011天津文综14. (16)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 材料一 左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 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
小篆;皇帝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2)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专权 勤政
2010江苏卷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 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 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 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 (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
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 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 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 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4分) 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摸仿。 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目的: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2分)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 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 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 汲取濡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 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秋序。
看待历史人物需要处理三个矛盾:
①历史发展顺序和学生认识特点的矛盾。 ②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及其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与学生相 关知识不足,社会阅历缺乏的矛盾。 ③相对客观真实的史实与学生通过多种媒介获得的艺 术化、故事化、演义化、神化了的,或被歪曲伪造的历史 之间的矛盾。如何看待戏说帝王剧?
注意三个基本原则及层次:
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材料二 1673—1681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 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 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 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平定三藩之乱。 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 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 (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 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