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固定偏置放大电路》教案

(完整版)《固定偏置放大电路》教案

教学方案(一)
教学方案(二)
教学内容及导学设计学生活动与调控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
初步了解电子产品具有接受处理电信号的功能,那么用电设备是如何将微
弱的电信号放大,使我们最终能听到声音、看到图像的呢?这是我们高三
学生的毕业作品功率放大器,我们来通过它听一段美妙的音乐,这里起到
放大作用的是什么,对是功率放大器,今后我们也要做一个功率放大器,
我希望同学们做的功放会比这个更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先来学习最
基本的放大器——固定偏置放大电路,通过此电路的学习同学们就能了解
放大器是如何工作的。

(2分钟)
复习提问:放大器的核心元件是什么?
一、电路组成(15分钟)
做中学:学生动手搭接单电源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二、放大电路电压电流表示方法(8分钟)
三、静态工作点(15分钟)
1.静态: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即输入端短路),
只有直流电源单独作用下的直流工作状态。

2.静态工作点:I BQ 、I CQ、U BEQ、U CEQ
做中学:学生在电路中只接入直流电源,用万用表测试静态工作点。

学生思考电信号特点,B层级学生回答如何处理微弱电信号——放大。

C层级的学生回答放大器的核心元件应该是什么——三极管。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优化电路,A层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

C层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三极管的作用。

B层级学生分析电阻的作用。

A层级学生分析电容的作用。

学生动手搭接电路。

C层级学生识记放大器中电流及电压符号使用规定。

AB层级学生理解放大器中电流及电压符号使用规定。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测试静态工作点。

教师通过复习提问引出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双电源供电电路,引导
学生分析电路的弊端,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单
电源电路特点,并引导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确定静态工作点并指导学生利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使学生
教学方案(三)
四、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动态——在放大电路中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三极管各极电压、电流大小均在直流量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随u i 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交流量,这时电路处于动态工作状态。

放大器的作用
1.放大信号(分析放大器起到放大作用
的能力来源)
2.倒相: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波形相反
做中学:学生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分析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
波形的影响。

(a )工作点合适 (b )工作点过低 (c )工作点过高
五、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设置太高
2.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设置太低
做中学:调试静态工作点,输出不失真波形。

A 层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过程。

BC 层级学生通过实物演示明确放大电路的工作过程。

A 层级的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放大器放大信号的能量来源。

B 层级的同学能理解放大器的能量来源。

C 层级学生了解放大器放大信号的能量来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测波形调试静态工作点。

A 层级学生掌握波形失真的原因并会判断失真类型,调试静态工作点。

B 层级学生理解波形失真的原因并会判断失真类型,调试静态工作点。

C 层级学生识记波形失真的原因并会判断失真类型,调试静态工作点。

双踪示波器显示
双踪示波器显示
双踪示波器显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分析,
ic 随着ib 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而uce 则随着ic 的增大而减小,减小而增大,引出放大电路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放大信号的能量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分析静态工作点设置太高太低对电路造成的影响,明确电路设置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