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毕业考试题(说明:①卷面分为4分,总分为130分含附加题在内。
②考试时刻为100分钟。
一、积存与语言运用。
(14分)( 1 ) 依照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画涨潮时水面宽敞、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4.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5. 默写龚自珍的《已亥杂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表达。
(4分)6.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
感谢各位参加我12岁生日晚会。
①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伙儿送来的生日礼物,②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
我专门想起了我的同桌李小江,③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小胖墩啊!他为了关心我学习数学,难道舍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训练。
在他的关心下,④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庞大的成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 14分)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次后汉因此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吧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词语:(1)布衣_________ (2)卑鄙___________ (3)驱驰___________ ( 1.5分)8.文段①中“此事”指什么?“亲之信之”的“之”指什么?(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将文段②中横线上的文句补充完整。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段②(1)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文段②作者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及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
后来成为成语的一个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用比此成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5分) 1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字语法相同的一句是()(1.5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许先帝以驱驰C、以塞忠谏之路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2.翻译:“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
(38分)(一)人格——最高的学位(12分)白岩松⑴专门多专门多年往常,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如何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那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明白得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那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承诺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只尽责地看管。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觉,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明白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如何样的心情,但我听到那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受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⑹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
我问先生,您现在是关怀的是什么?⑺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一辈子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⑻历史尽管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通过“五四”或受过“五四”阻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明白,历史和传统事实上一直离我们专门近。
世纪老人在连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⑼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疑,他们怕冒失地打搅了先生。
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中意地离去。
⑽这该是多么漂亮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如此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依旧太少。
⑾因此,我也更加明白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
如何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
⑿我明白,这条路专门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闻名节目主持人。
13.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2分)14.请你合理..想象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4分)答:15.能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⑾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3分),。
16.作者什么缘故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3分)答:(二)(13分)风是空气流淌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
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
这种物质尽管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差不多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淌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淌十分相似,因此称它为太阳风。
因此,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专门专门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样情形下,在地球邻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
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
太阳风尽管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
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邻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语文 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
太阳风尽管猛烈,却可不能吹袭到地球上来。
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爱护伞——地球磁场。
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
然而百密一疏,仍旧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它们仅是一小撮;但依旧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
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阻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阻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阻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庞大的火焰(它确实是太阳风的风源)。
几天后,7月21日,也确实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竟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与此同时,地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猛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太阳风对地球的阻碍,只是乘虚而人的漏网分子所为。
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了。
1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3分)18.简要回答:什么缘故把来自太阳的物质流称为太阳风?(2分)答:19.太阳风假如来到地球,会造成哪些破坏?(至少三方面)(3分)答:①。
②。
③。
20.文中加点的“一样情形下”能否删去?什么缘故?(3分)答:21.本文第二段要紧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2分)(三)要成为你自己(13分)周国平童年和青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
假如我问你们,你们今后想成为如何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
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学芹那样的文豪,等等。
这些回答都不坏,只是,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第一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专门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
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成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情愿吗?你专门可能会兴奋得喊起来:太情愿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躯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情愿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疑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确实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如此。
那么,你不情愿了?因此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那个事实没有改变,唯独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关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依旧他自己。
不管他多么仰慕别的什么人,假如让他彻头彻尾成为那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对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差不多是他自己了,如何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
只是,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
世上有许多人,你能够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只有不是他自己。
假如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摸索,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差不多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