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概论第三章

法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法的历史第一节社会调整与法的产生社会调整是把个人及其集体的行为纳入到一定社会规则和秩序的范围内的过程,认为它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是使人们接受社会价值,原则或规范的整个过程,而社会规则(社会规范)则是这一过程的静态表现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氏族习惯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为氏族习惯,主要是指在氏族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使成为全社会公认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

※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初期的社会调整就是个别调整,即针对具体人,具体行为所进行的只适用一次的调整,当某些社会关系(行为)发展为经常性,较稳定的现象时,人们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为这一类关系提供行为模式,于是个别调整便发展为统一的,反复适用的调整,这时社会规范便由个别性调整发展到规范性调整。

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迫使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于是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是法作为一种调整方式便从一般的规范性调整中分离出来,法的调整的主体是政治社会中最具权威的组织——国家,国家创造法并保证法的实施。

2、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规范主要是习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习惯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具有了阶级性,礼上升为法逐渐转变为习惯法,习惯法是统治阶级有选择地利用原有的习惯,由国家加以确认使之成为对本阶级有利的社会规范,而赋予法的效力,从而形成最早的习惯法,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机关根据一定的程序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规范以明确的形式表现出来,逐渐产生了制定法,最早的制定法,主要是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还有个别立法文件和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以后,国家适用社会的需要主动地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制定法成为法的主要渊源。

3、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的习惯融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于一体,国家产生之初的习惯法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等没有明显的界限,三者相互渗透,浑然一体,随着社会的进步,法的发展成熟,法与道德宗教规范开始分化,法在调整方式,手段,范围等方面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特殊的作用※三、法律与原始社会氏族习惯的主要区别P171 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反映的利益不同。

2 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3 两者实施生效的方式不同。

4 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5 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6 两者的管辖原则不同。

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已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法律,按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所进行的分类,凡是建立在同一个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同一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就属于同一法的历史类型,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制度包括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一、奴隶制法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也是私有制类型最早的法律。

奴隶制法的本质特征是由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公开反映和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酷,具体体现在:1、否认奴隶劳动者的法律人格,公开确认对奴隶的人身占有2、惩罚方式极其残酷且带有任意性。

3、在自由民内部实行等级划分4、明显带有原始习惯的残余二、封建制法封建制法是封建地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是在维护封建主阶级的整体利益,确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封建主阶级关系和社会秩序的。

具有如下特征:(1)肯定人身依附关系(2)封建等级森严(3)维护专制主权(4)刑罚严酷,野蛮擅断三、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为基础,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来自于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

因此,它与古代两种类型的法一样,都是剥削阶级的法,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总体特征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本质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

集中表现在: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2、契约自由原则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四、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法系是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是指依据法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而对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法学界影响最大的法系共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其中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区别主要有:(1)在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方面,大陆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一般到特殊),而英美法系属于归纳型思维(特殊到一般),注重类比推理。

(2)在法的渊源方面,大陆法系中的正式渊源主要是制定法,而英美法系中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法官确定事实后,会首先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决。

(3)在法律的分类方面,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英美法系则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作为法的基本分类。

(4)在诉讼程序方面:大陆法系,属于纠问制诉讼,突出法官的职能,多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来审判案件。

而英美法系则采用对控辩式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点,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而不能参与争论。

(5)在法典偏纂方面,大陆法系的主要发展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法典,特别是近代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偏纂活动,普通法系在近代以来制定法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从总体上看,不趋向进行系统的法典偏纂。

此外,而大法系在法院体系、法律概念、法律适用技术及法律观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类别,如今,两大法系有趋同趋势。

五、社会主义法律制度1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2、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1)人民性和阶级性的统一(2)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3)权利和义务的统一(4)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统一(5)一国与两制的统一第三节法的发展一、法的继承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承,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承,主要批新法对旧法的某些因素加以选择性的吸收和借鉴。

二、法的移植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系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诚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三、法律改革第四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法制与法治关于法制的概念,人们通常从广义和狭义、动态和静态意义上来理解。

广义的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狭义的法制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依法进行活动。

我们认为,法制的含义应是两者的统一,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依照这些法律和制度进行活动的原则的统一体,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多方面,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重要方法。

而“法治”一词,古今中外的解释都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法治是一种治国的方式,它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即掌权者在治理国家时,主要不是依靠别人,而是依靠反映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具有概括性和国家强制性的特殊规范法律来治理国家,它要求国家机关和人们严格依法办事,遵守国家法律。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概括为十六字,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 、有法可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它是普遍守法原则的内容,即不仅要求全体公民一律遵守法律,而且还严格要求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条件。

一切国家执法机关的活动,必须有法律上的根据;它们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明、严格、严肃,以保证法律准确有效地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有力保障。

违法,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故此,不管什么人,只要违反了法律,都毫无例外要受到法律追究。

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承,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提出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以根本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四、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客观要求。

2、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并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根本保障。

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国家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1、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核心。

2、必须是实现和保障人民民主的法治,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核心内容。

3、必须确认、维护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经济根基。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法制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为文化特征。

5、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高度统一的,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有的品格。

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努力。

2、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反腐倡廉,努力建设高效、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3、健全司法制度,推进司法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正和独立的司法体制。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5、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

6、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努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7、增强依法治国的观念,普及法律知识,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思想基础。

8、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治党,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