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法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法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四、法的效力
广义的法的效力,泛指法的约束力和 强制力,既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 力,也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狭义的法的效力,是从法的普遍约束 力的角度而言的,是指法的生效范围 或适用范围,即法对什么人、什么事、 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生效。它可 以分为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 力、法对人的效力和法对事的效力。
法的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
法对人的效力 法对事的效力
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在一国局部地区有效
在域外有效 生效时间 失效时间
法的溯及力 属人主义 属地主义 保护主义 普遍主义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五、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1.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种类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 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一,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 第二,法律体系是一国的国内法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 第三,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体系,不包括已经废止不再有效的法律,也不包括尚未制定或已 经制定但尚未生效的法律。 第四,法律体系是部门法构成的体系,部门法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
法律解释的方法是解释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为了达到解释的目的所使用的方法。法律解释 的方法大体上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几种。
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 狭义解释与广义解释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法学概论(第二版)
2法的理念
阶级意志性
尽管法的本质初级体现为国家意志性,但法所体现的国家意 志实质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凭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 势地位,将本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通过立法活动以法 律形式固定下来。因此,法的本质中级体现为阶级意志性。
物质制约性
任何法律的制定、实施和实现,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础之上,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法律原则的分类
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国际条约 法理
法学概论(第二版) 3.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宪法
法律
规章
行政法规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别行政区法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法学概论(第二版) 3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区别:
法学概论(第二版)
二、法与宗教
3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宗教的含义
宗教,是指由一定的宗教团体制定的或者在一定的宗教活动中自发形成的适用于宗教团体内部 的行为规则。其内容包括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宗教组织的结构、神职人员和一般教徒在宗 教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违反宗教教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等等。
一、法的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法的理念的概念
所谓法的理念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立法、执法、司法、 守法、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现象以及人们对法的追求目标与价值等进行长期的、 反复的理性思考,并把这些理性思考的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扬弃,进而形成的一些较为 美好的法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精神价值目标的集合体。简单地说,即人们对法的理想和信 念的集合体,是法制高度抽象的精神原则。
中央立法权
地方立法权
行政立法权
授权立法权
3.立法程序
法律议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草案的通过
法律的公布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二)法的实施
法的适用
• 执法;司法
法的遵守
• 守法;违法
(三)法的实现
1.法的实现的概念 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法的实现是法运行的结 果阶段,强调的是法律的结果,它使立法者的一定要求、愿望或目标变成现实。
(二)法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第一,法与宗教都属于上层建筑。 第二,法与宗教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共同之处。 第三,在法的起源阶段,法与宗教是混为一体的,具有一致性。 第四,在法的早期阶段,法律借助宗教力量而获得权威性和正当性。
•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六、法的运行
(一)法的创制
1.法的创制的概念
法的创制即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或者认可法律 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立法泛指一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 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立法专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 2.立法权
1.法的实现条件
法自身方面的条件 社会条件
法学概论(第二版)
(四)法律监督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 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法律监督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法的实现。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横向法律关系和纵向法律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法学概论(第二版)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法律关系的主体
• 自然人;机构或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
• 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行为
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们关于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等 观念的感觉、观点、原则、规则和标准的总和。它以人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以及社会评价 的方式为特点来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
(二)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第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和法律之间往往相互渗透。 第二,法与道德的相互制约性。 第三,相互保障性。
2.法律原则的分类
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
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三)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是指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权威性的法律术语。法律概念虽然并 不规定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也不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但它却是立法者制定法律, 执法者执行法律,司法人员适用法律,社会大众了解、遵守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法律原则是指构成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准则或规范。它与法律规则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法律规则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而法律原则却没有。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确定性方面不同。 第二,在稳定性方面不同。 第三,在适用范围上不同。 第四,在适用方式上不同。
法学概论(第二版)
1法的一般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法的概念
广义上的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拘束力的一切行 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法的整体而言的。在这一层面上,法不仅是一国现行规范性法律文 件的总和,还包括国家所认可的判例、习惯等。
狭义的法则专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所制定的行政规章、司 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所做的司法解释等都不属于狭义的法的范畴。
法学概论(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法学概论 (第二版)
法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编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基础理论
1 法的一般原理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2 法的理念
3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法学概论(第二版)
要点提示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意志性、 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的统一。 2.法的三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3.法律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组成。 4.法的理念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法律监督等法制问题和法律现象以及人们对法的追求目标与价值等进行理性思考,并把这些理性思考 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扬弃,进而形成的一些较为美好的法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精神价值目标 的集合体。 5.动态意义上的法包括法的创制、实施、实现的全过程。 6.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法律规则,也称为法律规范,是指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则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依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将法律规则进行不同的分类: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