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城市中设有若干个监测点时,可用大气质量 玫瑰图 (p379)
n 大气质量玫瑰图:将每个监测点的大气质量 指数I1(见前述)和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及它们 的各分指数用作图方法标示,使人一目了然 地看出全市大气质量的分布和各点差异状况。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5.分段线性函数型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 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
就自然环境而言, 可用
资源质量 生物资源 人群健康 人类生活
的尺度来衡量
标准——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1.比较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2.确定环境综合整治对象; 3.提供城市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依据; 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n 用于反映大气质量动态变化趋势,某监 测点环境质量指数。
n 根据大气质量指数I1的值,一般可将大 气质量分为5级(表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表1 按大气质量指数I1划分的大气质量级别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4、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由若干个超标分指数综合而成。反映历次超标浓度 总和的数量,并以末完成监测数据计划次数的相对 比例作为权重。此类指数中有代表性的是大气污染 超标指数(I2)。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三)环境质量指数法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1.概念 参照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
评价依据,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 其代表值,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无 量纲的数值,用于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 量 ,也称“环境污染指数”。
(water quality index)、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等; 它们或是由若干个用单独某一个污染物或参数反 映环境质量的"分指数",或是用该要素若干污染 物或参数按一定原理合并构成反映几个污染物共 同存在下的"综合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包括环境质量对生物群落、人群 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污染源
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环境质量
环境效应
环境的综合评价、规划和治理
环境卫生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Section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局地性
区域性
流域性
全球性
既可以是地理区域的评价,如水系,风景旅游区及 海域等;也可是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如上海市、 北京市等的环境质量评价等。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污染源: n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环境质量: 核心内容 n 数理统计法 n 环境质量指数法 3.环境效应:
5.环境质量的分级 根据环境质量的数值及其对应的效应作质量等 级划分,以此赋予每个环境质量数值的含义。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数理统计法
n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有代 表性的统计值,然后对照卫生标准,做出 环境质量评价。
n 数理统计法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方法, 其得到的统计值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基 础资料。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征
1.环境质量在环境自然演变过程中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变异, 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
2.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
3.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 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二、 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数理统计法 环境质量指数法
基本原理: 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参数进行统计分 析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或转换 成在综合加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1.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资料 2.评价参数:即监测指标
n 各分指数与其实测浓度呈分段线性函数关 系,指数的表示也以各分指数分别表示或 选择最高的表示,并赋于其健康效应含义 和应采取的措施。
n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也是按照该原理建 立的每天向社会上报告的空气质量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我国媒体每天播报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状况方法。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总等标污染负荷 n 几种污染物或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之和。 某厂总等标污染负荷 某区域总等标污染负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担率)
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 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 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 为最主要的污染物。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工厂,即为该区 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n 按分担率大小顺序排列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 即可列出环境污染治理应予考虑的优先顺序。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排毒系数
n 是表示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潜 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它体现了污染物 的排放数量和毒性。
n 它也适用于向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关于环境 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6.方法
n 比值法: 是以Ci/Si的形式作为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n 评分法: 是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应用时根据污染物实测的数据就可求得其评 分。
n 从比值法和评分法得到的几个分指数可以构 成一个综合质量指数,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叠 加、算术均数和加权平均等。
污染源调查评价
环境监测调查评价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环境效应分析
研究污染规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一)目的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 评价治理的措施和效果
(二)内容
污染源位置、规模;
污染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质量指数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1.比值简单叠加型环境质量指数
n 是将各污染物的监测浓度除以卫生标准或环境 质量标准的比值相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比值算术均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是在比值简单叠加的基础上加以平均。
n 计算简便,消除了选用参数个数的影响。但由 于它是各分指数的平均值,所以得出的总质量 指数可能会掩盖个别高浓度参数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3.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环境质量 指数——I1大气质量指数
n 计算大气综合质量时,不仅要考虑平均分指数, 而且要适当兼顾最高分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计算方便,形式简单,它适当兼顾了最 高分指数的影响,又考虑了平均分指数
n 各分指数都为1, 则l1=1, 各分指数都为2, 则I2=2,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 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 的定量描述。是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 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 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 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什么是 环境质量评价?
广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 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 行预测,对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现状评价
据近期环境检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当前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 (新、改、扩建项目、特区城市、农工商联合体的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预估拟建项目对未来环境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按区域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 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的项 目定为: PM10、SO2、NO2、CO、O3。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设计原则
指数应与评价因素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可加性,而且直观易懂。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3.分类:环境质量指数可分为单要素环境
质量指数和总环境质量指数两大类。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单要素的环境质量指数 有大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水质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020/12/1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第一节 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
?
一 、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环境质量
①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表示—从一种状态变化
到另一种状态的难易程度
②是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环境质量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质量变化有自然作用 过程,也有人为作用过程。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 某污染物等标负荷的分担率
Ki=Pi/Pn ×100% Pn=∑Pi= ∑Ci/∣Coi∣·Qi i: 污染物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