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樊英传》原文及译文
《后汉书·樊英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
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
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
安帝初,征为博士。
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
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
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
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
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
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
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
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
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
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
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
而子始以不訾①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颖川陈寔少从英学。
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
寔怪而问之。
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
”其恭谨若是。
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樊英传》
译文: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
他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且通晓五经。
后来,他隐居在壶山的南面,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州郡先后以礼相请,他都不答应;公卿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
安帝初年,征诏他为博士。
到建光元年,朝廷又下诏书给公车,赐给策书,征召樊英和同郡的六人,樊英等四人都没有去。
永建二年,,汉顺帝赐给策书,准备厚礼,用黑色的币帛征诏樊英,他又以病得很重为由来坚决推辞。
于是诏书严厉责备郡县,要郡县用车马送他上路。
樊英迫不得已,到京城,又推说有病不肯起来。
于是强行将他抬入殿上,他仍然不肯以礼相从。
汉顺帝发怒,对樊英说:“我可以让你活,也可以让你死;可以让你高贵,也可以让你低贱;可以让你
富贵,也可以让你贫困。
你为什么轻视我的命令?”樊英回答说:“我接受的是天命,活着度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度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说让我活,又怎么能说让我死!我见到暴君就像见到仇人,连站在暴君的朝廷上尚且都不愿意,怎么能够让我显贵呢?我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的尊向,又怎么能够让我低贱呢?因此,陛下怎么能使我显贵,又怎么能使我低贱!不合礼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够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我也不厌弃。
陛下又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困呢!”
汉顺帝不能使他屈从,但敬重他的名节,就让他到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
永建四年三月,汉顺帝于是为樊英造坛设席,用老师的礼节对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得失。
樊英不敢再推辞,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
几个月后,樊英又称病重,皇上下诏要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恩准他回老家。
樊英起初接受征诏时,大家认为他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到后来应对皇上,他又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
当初,黄河南边的张楷和樊英一起应征,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
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佐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
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天子,等到您享受官爵俸禄
后,又听不到您匡时救世的主张,您就进退两难了。
”
颖川人陈寔自小跟从樊英学习,樊英曾经有病,妻子派侍女拜问,樊英下床回拜。
陈寔觉得奇怪,就问樊英。
樊英说:“妻是齐的意思,妻子与丈夫一同供奉祭祀,据礼应该回拜。
”樊英的恭敬谨慎都像这样。
享年七十多岁,最后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