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简介
明晰。PPP合同性质法学界和工程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起了相当程度的讨论和争
论,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既是采购者与供应商的关系,又是监 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PPP合同表现为一种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
融合的状态,内容中既包括政府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又
体现出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12
PPP模式
PPP模式下的合同与法律问题 2、PPP合同法律关系主体 ①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 在我国PPP模式主要用于特许经营类项目。中标的私营部门依据我 国的《公司法》组建项目公司,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签订PPP合同 , 项目公司负责融资、建设与经营项目。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的关 系是PPP合同中最核心的法律关系, 即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
PPP: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它是以“双赢”或“多赢” 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 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3. 运行程序不同
成立项目公司
成立项目公司
BOT运作模式
PPP运作模式
优缺点对比
23
~谢谢欣赏~
24
14
PPP模式
续上 ③借贷机构与政府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融资。融资的渠 道就是银行或金融机构等借贷机构。最为资金的提供方,国家为了 保护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利益,借贷机构与政府部门、其他利益相关 者(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运营维护单位)之间签订了直接协议。
• 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PPP模式的核心思想 通过引入私营企业,将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到基础设施项目中, 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5
PPP模式
PPP模式的实质
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的综合定义 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部门与私人机构之间形成一种伙 伴式合作关系,双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界定彼此在公共项目 中的权利与职责,双方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和权利共享来提供公共产 品和服务,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共享收益,同时共同承担项目的责任 和风险。
拥有并经营项目设施。
18
PPP与BOT模式区别
19
1. 合作关系不同 BOT:政府与企业更多是垂直关系,即政府授权私企独立建造和经营 设施,而不是与政府合作; PPP:更强调政府与私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BOT项目融资模式组织结构
PPP项目融资模式组织结构
2. 组织结构设置不同
BOT:参与项目的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是以等级关系发生 相互作用的,没有一个相互协调的机制,不同角色的参与各方 都有各自的利益目标——自身利益最大化;
15
其他相关模式介绍
16
PPP模式
BOT: 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 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某公用基础设施,在规定特许期限内, 私人企业可以向基础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来获取投资回报。 待特许期满,私人企业将该设施无偿或有偿转交给政府,“暂时私 有化”过程。
PPP模式简介
1
PPP模式
1. PPP模式( 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
式,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项目或是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 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 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 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
进入这样的领域并非易事,需要政府的引导、合作与支持。在这种
背景下,借鉴引进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流 行起来的PPP模式,对推动我国基础设施民营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
4
PPP模式
PPP模式的基本特征 • 合作方中至少有一个是政府部门 • 经过协商谈判达成合作协议 • 共享权利、资源共享
BOO: 即建设-拥有-经营,承包商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 项产业项目,但是并不将此项基础产业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
17
PPP模式
BOT与BOO模式共同点: 都是利用私人投资承担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BOT与BOO模式不同点: 所有权不同,BOT项目中,项目公司在特许期结束后必须将项目设
施交还给政府,而BOO项目中,项目公司有权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
设施类型 已有设施
使用的方式 服务协议 运营和维护协议 租赁—建设—经营(LBO) 购买—建设—经营(BBO) 扩建后经营整体工程并移交 建设—经营—移交(BOT) 建设—转让—经营(BTO) 建设—拥有—经营(BOO)
已有设施的扩改
新设施
10
PPP模式
PPP模式下的合同与法律问题 1、PPP合同性质 鉴于PPP模式主要被用于公用基础项目,其利益相关方众多,影响 范围广,投资金额大,因此其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合同形式予以确定
11
PPP模式
续上 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PPP合同属性应当界定为行政合 同还是民事合同存在争议。从保障PPP项目成功运作的角度来看, PPP合同性质的定位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是通过行政 诉讼还是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对于争执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不同,合同各方享有 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也不尽相同,在特殊的情形下差异很大在我国 ,PPP模式在公共项目上的应用刚刚起步,PPP合同的性质定位不
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然而当前,由于受国家财政资金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
足已成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3
PPP模式
续上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引入民间资本、发挥民间资
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作用,已成为实践界的共识。由于基础设施建 设周期长、资本投入大、专业技术性强,对分散的民间资本来说,
法律关系转换为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政府部门与
私营部门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也就转变为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的监 督与被监督关系。
13
PPP模式
续上
②项目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PPP模式中, 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 、运营维护单位等。项目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其他 模式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彼此的行为均是通过民事法律 关系来进行调整和制约,包括承包与发包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等。
政府部门
前/后补贴
PPP项目
投资
社会投资者
运营管理
政策支持
PPP模式典型结构图
2
PPP模式
PPP模式的相关背景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普遍采取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 导的政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的需求与日俱增,单单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建设基础设施显 然已不能满足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过去 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基础设施领域的管制,引入民间资本,建立竞争 机制,进行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这极大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及其相 关行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产品的供给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并成为
6
PPP模式
PPP模式的适用范围: • 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 • 市政基础设施:电信、电力、管线、供水、供电等 • 社会公用事业:医院、学校、养老院、保障房等
7
PPP模式
PPP模式的运作流程
PPP模式的运作模式
8
PPP模式
PPP模式的分类
9
PPP模式
PPP模式的典型操作方式
这个直接协议授予银行或金融机构一定的介入权,对项目的终止进
行一定的限制:首先政府部门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项目公司签订 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其次如果项目公司在PPP合同下违约造成合 同终止,银行或金融机构有权介入特许经营协议。在介入期间, 政 府部门放弃使用强制执行权,银行或金融机构利用此段时间寻找替 代服务提供者,使其维持PPP合同的效力,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营。
、维持。从这种意义上讲,PPP模式就是一种合同安排,它包括有
特许权、 合资、建设、融资、管理、回购、担保等一系列合同。例 如菲律宾法律明确PPP模式下的BOT项目中的发起人与承办人进行 的设计、融资、管理、维修等行为都必须通过合同方式实现,其中 最核心的就是特许权经营合同。没有了特许权经营合同, 政府部门 就失去了招商、引资的基础,私营部门也就失去了投资、经营的信 心,除非有足够的利润及完备的法律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