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班会宁静是一种最美的姿态

主题班会宁静是一种最美的姿态

“入室即静,入座即学” 就是指进入了教室,就要安 静下来,不要讲话,坐在位 置上,就要开始学习,不要 开小差。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 成学。”一个人只有排除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专心致志, 将智慧、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 创造、有所成就。
如果进班比较早的同学,三三两两在说 闲话,那么后来进班的同学也就不会很快投 入到学习状态,这正是“蓬生麻中,不扶自 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那么如果进班 较早的同学在高声朗读,别人也就会高声朗 读;他们进班后认真做题,后来的同学也就 少了一些闲聊和闲事。“入室即静,入座即 学”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心静。
宝玉不在姑娘在 安 过了五点自然清净 静
小幽默
“我去过医院了。”丈夫对妻子说。 “医生怎么说?”妻子问。 “他让我好好休息,要绝对安静。这是他给开
的安眠药。” “好的,我会照顾你按时服药的。” “不,这药是给你开的。”丈夫说。
小幽默
安静
一天杜邦去参加音乐会,他 旁边的一位女士唠叨个不停。 贝多 芬的交响乐演奏到高潮 时,她突然对杜邦说:“啊! 先生,说还有 什么东西比音 乐更美妙的吗?”
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很重要。学 会安静从小的方面讲是个基本的礼貌问 题,从大的方面讲是文明程度的表现, 也许有些人还没有养成保持安静的习惯, 也许有些人注意到了,但认为这是小事 无所谓。其实,文明正是表现在这些细 微的环节上,不让自己的声音成为旁人 耳边的噪音,正是每个公民文明修养程 度的体现。
学会安静从小的方面讲是
国人的“扎堆”和“大嗓门”
据一位中国驻法国记者根据亲身 经历撰写的报道,有一次,在巴黎卢 浮宫,当各种肤色的游客屏气息声地 观赏艺术作品时,忽然一句洪亮的中 国话炸响:“蒙娜丽莎就在前面那个 厅!快走啊!”紧接着,20多名中国 人呼啸奔来。待奔至名画“蒙娜丽莎” 所在展厅时,这批中国人又蜂拥而上, 把这幅画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别的 游客根本甭想靠近,他们一边相互招 呼着,一边轮流与“蒙娜丽莎”合影。 由于“动静”太大,最终引致博物馆 管理人员的干预。
求静法则
1、适时求静 2、定能求静 3、闹中求静
适时求静
人不可能一直都处于“静”或“动” 之中,应该做到动静相宜。那你认 为什么时候应该是“静”而非 “动”?
动,能改造世界; 静,却能改善世界。
定而求静
静,与专注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能做到 专注,自然而然就会 静了。不信?试试!
请大家从今天开始努力求静, 学习时能入静!真正做到入室即 静
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 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 一书中说……
上海学者朱大可认为,中 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肆无忌惮的大声喧哗是其中的 一种表现。此外还有碰撞别人 后毫无感觉,也不道歉;在车 上哄抢座位,拒绝给老人和孕 妇让座;随地吐痰,吃饭时大 声咀嚼等。
A同学:
早上, 进教室不看书却和同学 讲话,还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影 响别人的学习。
“有的,太太。”他回答说, “安静!”
静是一种什么感觉?
宁静是一种最美的姿态
静能生慧
古人言静
•战国庄子说:“圣人说‘静’,就是说他 善于培养沉静,万物不能扰乱他的心志。”
•《大学》记载:“内心宁静而后才能泰然 安稳,泰然安稳而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
•明代吕坤说:“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 躁之气。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
B同学:
早上,一进教室就放好书包, 坐在位置上看书,目不转睛,从 头到尾不说一句话,自顾自的学 习。
1.个别同学不讲卫生,甚至偷偷把垃圾塞到 别的同学的抽屉里,随地乱扔垃圾。
2.课堂上讲小话,影响他人。
3.不爱惜公物,门锁常被弄坏,甚至出入教 室用脚踢门。
4.礼貌有待提高,不尊重师长,不文明对待 同学
个基本的礼貌问题,从大的方 面讲是文明程度的体现,其实 文明正是表现在这些细微的环 节上,不让自己的声音成为他 人耳边的噪音,正是我们每个 公民文明修养程度的体现。
校园里我们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 同样公共场所也需要我们保持安静。但 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安静的地方却不 安静的情况比比皆是。
下面我们就来回想一下在日常中的 不安静情况!
5.学习不主动,偷懒。
6.没有集体观念,班里的事要加分才去做, 没听说要加分就装作没看见,不愿意干。
道德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岂能要求一个不 懂礼仪规范的人,跨出国门便成为谦谦君子? 提升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国民形象,让更多普 通人成为“形象大使”,关键在教育,功夫要 下在国内、下在平时。
安静也是一种素质。它不但是个人素质, 还是国民素质,是一种现代文明的国民素质! 生活总要有法则,有秩序。这种秩序需要我们 大家共同去遵守,在我们享有个人自由的前提 下不要损害别人的自由。
到了学习时我们班的同学就各有各的忙。 有时候大吵大闹,上课后迟迟不能安静下 来。搞到有心上课的同学不能静下心来学 习,老师也不能安心上课。
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的确有比小学时候 紧绷了。但是还有人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 中或者开小差。有时在下课时的确很激动, 我们班的同学太活泼了,所以控制不住自 己的情绪。
公众场合需要注意的“安静”礼 仪:
1. 在火车上、公交车上、飞机上等公众场合听音 乐声音要调低,最好用耳机。
2. 进出居民小区的电子对讲门时要随手将门带好, 不要发出 “咣当”的巨大响声,以免扰得四 邻不安。
3. 在饭店酒楼不要大呼小叫,更不能放肆地、无 所顾忌地大笑。喝酒时不要叫嚷、猜拳。
4. 在医院的候诊室里,要保持安静,接听电话要 到外面!
公众场合需要注意的“安静”礼仪:
1、路上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如果两个人相 距较远,又需要打招呼,可以挥手示意,或者 紧走几步到他附近再喊,不要隔着很远就大喊 大叫。
2、在火车的车厢里应自觉保持安静,不要大声 说话。在卧室车厢如果熄灯以后,就不要再 聊天了,否则会影响别人休息。
3、乘坐公共汽车,不要在车上大声吵闹,保持 安静是文明的表现。
5. 在电影院里,不要大声说话,随便吃东西,不 要一边看影片一边妄加评论!
6. 在参观展览的展厅里,不要嬉笑打闹,大声喧 哗!
从细微处做起,从自身做起 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阳光一样 关门、说话之类的“小事”也能反 出一个人的修养。你的安静,给他 以温馨,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 与人之间的尊重,一种对我们共同 活环境的爱护。安静是一种美德, 会安静让我们从细微处做起,从自 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