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现代启示

温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现代启示

城市建筑┃建筑论坛┃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FORUM
温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现代启示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of Wenzhou Traditional Vernacular Dwellings
■ 谢瑞乐 遆素丽 ■ Xie Ruile Ti Suli
图 1 温州芙蓉村街道(作者拍摄) (3)建筑布局与形式 合院布局是温州民居为了改善微气候而设置 的,四面(或者三面)围合、顶部开放的庭院可以 部分抵挡寒风入内,天井的设置又可以把新鲜空气 引入到庭院内,一定程度上保持住宅内的空气质量。 由于冬夏两季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导致入射角的差 别,可以使庭院天井取得良好的遮阳、纳阳、采光 效果,同时院内还可以放置水缸、种植绿化,改善 院内热环境。当然温州民居的合院有别于其它地区 的合院,天井一般比较大、围墙往往比较通透(见 图 2)。
目前温州农村旧村改造中的农房建设出现了一 些不良趋势:第一,不考虑民居建筑与温州当地的 气候关系,千篇一律,所造建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 都可以见到;第二、不考虑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差别, 没有重视农民的生活习惯,造成农村建筑“城市化”, 建造的建筑无非是城市建筑的“拷贝”而已。看起 来很“现代化”实际上用起来不方便。
2. 与社会环境的协调 (1)人际关系的协调 温州古民居处处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居住理念, 每个村都有一些公关空间供人们交流,一般都是榕 树下、祠堂、小溪边等等,榕树几乎是温州农村必 备的树种,榕树下不仅是村民聊天休闲的场所,而 且还有文化交流和教化的作用。 温州农村极其重视邻里关系,家家院院白天基 本都是开着门的,却也不见有谁家发生偷盗事件, 说白了就是邻里照看的原因,从农村街道一路走来 会碰到很多邻居或问候或拉家常,这种融洽的邻里 气氛是城市人所不能达到的。而这种气氛的形成就 是源于榕树下、祠堂、合院、堂屋、檐廊等公共空 间的存在。 (2)生产方式的协调 现代温州农村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温州农民养殖、种植的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本质 的变化,因此农房的面积往往比较大,一个比较大 的储藏空间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用来存放农产 品和农具。 三、 温州民居对当前农改房建筑的借鉴之处 无论从规划上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上,现代建 筑学都比以前进步了很多,然而,温州农村住宅经 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其对自然的适应性、对社会的 适应性必然是值得现代建筑所借鉴的。 1. 尊重环境,保护环境 传统温州民居的选址和形式作为人对自然环境 的妥协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顺应自然的哲学, 人们因地制宜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创造适合居住的 建筑环境。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舒适度。 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这种顺应环境的做法在当代 也同样需要。 2. 建筑布局与形式 虽然由于土地紧张的原因,家家户户拥有合院 已经不现实,但是温州农民渴望冬暖夏凉,渴望享 受不同季节的日照,家务劳作、儿童嬉戏、休闲纳 凉、促进邻里关系,渴望有归属感的愿望是不会变 的。现代建筑几乎剥夺了农民的这一愿望。它将公 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严格的区分开来,把人们从大自 然中隔离了出来,把人们与其它人完全隔离开来。 3. 被动节能技术 现代建筑在改善环境的技术上日新月异,但大 多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前提上的主动节能技 术,有些技术在农村实施起来还难度很大。 温州民居在用材、保温隔热、遮阳通风等方面 的被动节能技术很值得借鉴温州民居所使用的被动
实际上,农村住宅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其过 程是一个不断的适应、自我调整的过程,它的存在 是一个跟自然、社会妥协的结果。因此我们说它是 “协调的”这里指的“协调”有两层意思:一是跟 自然环境的协调,这种建筑形式肯定是本地区自然 气候条件下最优于人居住的建筑形式。二是跟社会 经济条件的协调,农村的劳作、生活方式必然会影 响到建筑的形式,从而形成比较独特的适合农民居 住的建筑形式。
温州传统民居村落选址都非常注意小气候。如 温州渠口村,东、西、北三面环山,冬季不受寒风 侵袭;南面有一座不高的山,正好在盆地的东南角 和西南角形成两个豁口,迎接夏天的季风。特殊的 地形,造成渠口村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小气候。
(2)乡土材料的利用 温州盛产竹木,为民居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地方 材料,形成以木构件为主的结构方式。温州山区民 居一般多为小木屋,临街(路)木屋层层外挑。温州 还盛产石材,建筑地基、台阶、地墁、柱础、墙裙、 墙身普遍用毛石、条石、片石、块石砌筑,而遍布 于山溪的卵石更是信手可得,成为取之不尽的建筑 材料,人们除用它平砌地基、墙身外,还用它驳岸、 筑围墙、砌水沟、铺路,甚至于用它当坐凳(见图 1)。
图 2 温州某宅院花墙 温州外廊式民居是对温州地区生态适应性的最 大诠释,底层设廊,出檐深远,有利于屏蔽烈日, 接纳凉风,从而适应了当地夏天闷热、冬天温和的 气候特点。不仅仅是房顶出檐,还会在楼层的分层
处设置腰檐,有些局部屋面比较高就形成了重檐, 另外还有山檐、窗檐、门檐等。温州地区建筑的出 檐一般较为深远,一是因为防雨的需要,较深的檐 口距离可以更好的抵挡风雨的侵袭。
深入研究温州农村的自然气候、社会经济条件 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建筑“被动式”应变措施对 于温州“农改房”的建造将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 在建造“农改房”的时候应该多考虑古民居的建筑 形式,取其精华,应该深入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的 生活方式。 二、 温州传统民居的“协调性”
1.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1)选址
[Keywords] Wenzhou traditional dwellings,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reform of the housing
一、 研究的意义 随着温州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温州农村
环境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州市三个区 543 个村落目前正进行旧村改造。大量的“农改房”正 在如火如荼的建造,这些民居建在哪里,如居在自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 成的建筑形式的研究,总结了温州传统民居如何处理人与 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温州传统民居对当前温 州新农村建设的“农改房”建造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一 些仿效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 温州传统民居 生态 农改房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form of ancient Wenzhou dwellings i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how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Wenzhou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man. Expounds the reference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the Wenzhou “agricultural reform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emulat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