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谱解析习题 适合波谱考试及练习用

波谱解析习题 适合波谱考试及练习用

波谱分析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
1、摩尔吸光系数;
2、非红外活性振动;
3、弛豫时间;
4、碳谱的γ-效应;
5、麦氏重排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A、670.7nm
B、670.7m
C、670.7cm
D、670.7m
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CH
D、δs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
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
A.导效应所致
B. 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C. 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 杂化效应所致
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A、全去偶谱
B、偏共振去偶谱
C、门控去偶谱
D、反门控去偶谱
15、1JC-H的大小与该碳杂化轨道中S成分()
A、成反比
B、成正比
C、变化无规律
D、无关
16、在质谱仪中当收集正离子的狭缝位置和加速电压固定时,若逐渐增加磁场强度H,对具有不同质荷比的正离子,其通过狭缝的顺序如何变化?()
A、从大到小
B、从小到大
C、无规律
D、不变
17、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
A、偶数
B、奇数
C、不一定
D、决定于电子数
18、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
A、1:1:1
B、2:1:1
C、1:2:1
D、1:1:2
19、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20、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 分,共10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3、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5、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推断结构(20分)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9H10O2,紫外光谱数据表明:该物λmax在264、262、257、252nm(εmax101、158、147、194、153);红外、核磁、质谱数据如图4-1,图4-2,图4-3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4-1未知物C9H10O2的红外光谱图
图4-2化合物C9H10O2的核磁共振谱
图4-3化合物C9H10O2的质谱图
五、根据图5-1~图5-4推断分子式为C11H20O4未知物结构(20分)图5-1未知物C11H20O4的质谱、紫外数据和元素分析数据
图5-2未知物C11H20O4的红外光谱
图5-3未知物C11H20O4的13CNMR谱
图5-4未知物C11H20O4的1HNMR谱
六、下图为如下结构化合物的13C谱和DEPT谱,请在其结构式上标明与13C谱峰号相对应的C原子编号。

(20分)。

图6-1化合物的13C谱和DEPT谱
(a)常规质子去偶13C谱;(b) 所有质子相连的碳;
(c) DEPT-90°谱,只有CH峰;(d) DEPT-130°谱,CH、CH3为正峰,CH2为负峰;
参考答案:
一、
1、摩尔吸光系数;
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2、非红外活性振动;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瞬间偶极矩的改变。

3、弛豫时间;
高能态的核放出能量返回低能态,维持低能态的核占优势,产生NMR谱,该过程称为弛豫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叫弛豫时间。

4、碳谱的γ-效应;
当取代基处在被观察的碳的γ位,由于电荷相互排斥,被观察的碳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大,δC向高场移动。

5、麦氏重排
具有γ-氢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经过六元环空间排列的过渡态,γ-氢原子重排转移到带正电荷的杂原子上,伴随有Cα-Cβ键的断裂。

二、ACCAA ACDBB ADBDB BBCBC
三、
1、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光=△E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2、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答:由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三部分组成。

3、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是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和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5、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离子m1在离子源主缝至分离器电场边界之间发生裂解,丢失中性碎片,得到新的离子m2。

这个m2与在电离室中产生的m2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受到同m1一样的加速电压,运动速度与m1相同,在分离器中按m2偏转,因而质谱中记录的位置在m*处,m*是亚稳离子的表观质量,这样就产生了亚稳离子。

由于m*=m22/m1,用m*来确定m1与m2间的关系,是确定开裂途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四、五、
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