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3-20******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有限公司2013年3月******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勘察资质等级:乙级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写:***审核:***审定:***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目录一.概述(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二).勘察工作概况二.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二).地形、地貌(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一).历史地震(二).发震背景(三).地震效应(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一).地质构造(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五. 地基方案建议(一).地基均匀性判定(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六.结论及建议附图表1.勘探点平面图1幅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3.钻孔柱状图2幅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一、概述(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1、工程概况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

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

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

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

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要求,针对特定管道及桩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的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其主要任务为:(1).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条件。

(2).查明管道埋设深度内岩土的类型、厚度和工程特性,提供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特征参数。

(3).查明河床冲刷和稳定程度。

调查对管道有影响的断裂的性质和分布。

(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作出评价。

提出护坡建议。

查明水和土对管道的腐蚀性。

(5).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段,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以及地层液化效应。

(二)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要求按照国家及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则进行勘察。

勘察执行标准及参考用书(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现行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2、勘察方法采用工程测量、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方法。

(1)工程测量勘探孔平面位置采用天宝Geo XH手持GPS仪测定其坐标(西安80坐标系)、高程(1956黄海高程系),测试控制点5个,其中3个在孔位上。

(2)钻探取样本次勘察使用了XY-180型岩芯钻机,目的是查明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全部采芯,并观察记录各土层宏观特征,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土体采样分析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室内试验根据本工程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试验。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室内常规试验,进行了常规固结试验、剪切等试验。

在本次勘察中,对原状土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含水量(烘干法)、密度(环刀法)、比重(比重瓶法)、液限(圆锥法)、塑限(搓条法)、剪切试验、压缩试验等。

压缩试验土样压力最大加至400kPa。

①一般物性指标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来判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

②固结试验:了解侧限条件下受力作用的变形特点,测定土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有关压缩性指标。

③直剪(快剪)试验:用于粘性土、粉土。

测定土层的直接剪切指标,综合判定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④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泥岩、泥灰岩测定天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目的是划分岩层的坚硬程度,基本质量等级,提供岩层的承载力。

⑤水分析试验:为简分析试验,确定了地下水类型,对水中影响钢筋混凝土腐蚀性的阴、阳离子和pH值、侵蚀CO2含量等进行测定,满足评价要求。

(4)原位测试粘性土、砂土各层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的贯入速度,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用于判定粘性土及砂土的密实程度、承载能力。

3、勘察工作布置原则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关规定,根据拟建构筑物的特征,工程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该构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可知,拟建场地的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以上三项内容,确定该项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依据构筑物特点及场地特点,共布置勘探孔3个,孔深15-20m。

4、工作量完成情况外业工作于2013年03月27日完成,实际完成钻孔3个,总进尺55m(因部分场地限制,钻孔未施工到位);采取原状样16件,岩样9个,标准贯入试验11次。

其钻孔位置分布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型气候,位于北温带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资源充足。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凉爽,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十月至来年四月为降霜期。

主导风向为南北向,其他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

(二) 地形、地貌***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西高,南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带。

本拟建场地位于*********-***东段溢洪桥东侧,根据甲方提供地形图上的地面高程(黄海高程系),本拟建物各钻孔孔口标高在152.07-157.49m,相对高差约5.42m。

(三) 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可知,该场地地层结构较为复杂,层位变化较大,依据地层结构、岩土性质的不同,把场地进一步划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单元层。

现就各层岩土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填土Q4ml棕褐、褐黄色,以粘性土、粉土为主,密实程度低,堆积时间小于5年,厚度一般1.2-1.5m。

②冲填土Q4al 灰白色、黄褐色,以粘土、碎石、细砂为主,偶见淤泥质土,分选差,密实程度低,为河漫滩地层结构。

该层厚度一般2.3-2.8m。

③粉质粘土Q3al+pl灰黄色,可塑,粘粒含量较多,偶见有小粒径钙质结核和植物腐烂根系,摇振反应为无,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局部缺失,厚度最大达5.5m。

④残积土N el灰黄、灰白色,物质成分主要为膨胀性岩土,坚硬,见有铁锰染色现象,含较大泥灰岩角砾,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具弱等膨胀性。

光泽反应为无,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高。

厚度一般5.9m-7.6m。

⑤泥灰岩N l 灰白色,物质成分主要为膨胀性岩土,强风化状,块状结构,裂隙发育。

岩石质量指标RQD=50-75,岩石质量为较差,完整性系数为0.4,为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Ⅳ级,属较软岩。

该层未揭穿。

最大揭露厚度11.6m。

(四)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选用充分考虑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测试方法对取值的影响,按照地质体的不同单元、层位进行统计,采用算术平均值、标准值、回归修正系数等可靠性数理统计学理论,以获取准确的岩土设计参数。

1、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附后)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后)(五) 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埋藏条件本场地勘察期间,于钻孔内未发现地下水。

据邻区地质资料,本场地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奥陶系白云质灰岩中,稳定水位埋深在40.00m左右,年变幅2.0-4.0m,为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本场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汤河径流补给,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开采地下水和向下游径流,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G.0.1表,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

2.地表水拟建管道横跨汤河沟,常年有水,水深1.0m左右,河流冲刷线位于河床基底标高以上0.2m左右处,水位变化幅度为1m,流速较小,对河床冲刷作用较小,河床较为稳定,施工采用跨越法,对工程影响较小。

应考虑洪水期对基础的影响。

3.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见下面水质分析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根据表中指标:本区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资料,结合邻近场地建筑经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二篇第二章表3-2-22等资料,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及变形参数(表A)(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取得的地层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暗塘、暗滨、空洞等不利埋藏物,不存在影响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边坡高度约6m,现为片石砌筑,边坡土层主要为③层粉质粘土,现边坡已基本稳定,发生滑坡、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低。

但管道基础下挖较深,应注意边坡稳定性。

三地震本区属***发震背景趋势性分析的豫北带中,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一).历史地震据统计,本区百年来最大震级为5.25级(里氏),震中烈度为Ⅶ度;区域上,***地堑历史最大震级为5.5级(里氏),震中烈度为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