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成运放线性应用

集成运放线性应用

实训九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内容一 集成运放的反相、同相比例运算电路一、实训目的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2.了解集成运放构成反相比例、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集成运放反相比例、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测试方法。

二、实训测试原理 1. 反相放大电路电路如图(1)所示。

输入信号U i 通过电阻R 1加到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电阻R f 反送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

根据“虚断”概念,即i N =i p ,由于R 2接地, 所以同相端电位U p =0。

又根据“虚短”概念可知,U N =U p ,则U N =U p =0,反相端电位也为零。

但反相端又不是接地点,所以N 点又称“虚地”。

则有 f 1i i =,1i =1i R U ,f i =-f 0R U 则0U =-1f R Ri U 。

运放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 2接地,R 2叫平衡电阻,其大小为R 2=R 1∥R f 。

图(1) 反相放大电路 图(2) 同相放大电路 图(3) 电压跟随器2. 同相放大电路电路如图(2)所示。

输入信号U i 通过平衡电阻R 2加到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电阻R f 反送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

根据“虚断”与“虚短”的概念,有N P i U U U ==,i N =i P =0;则得i1f0)1(U R R U +=若1R =∞,0f =R ,则i 0U U =即为电压跟随器,如图(3)。

三、实训仪器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2.万用表3.示波器四、实训器材1. 集成块μA741(HA17741)2. 电阻10KΩ×2 100KΩ×2 2 KΩ×23. 电位器1KΩ×1五、实训电路图(3)反相比例运算实训电路图(4)同相比例运算实训电路六、测试步骤及内容1. 反相比例运算实训1)按图(3)所示的电路正确连线,其中集成运放用的是μA741。

2)将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两路均调到12V,分别接到集成运放的7脚和4脚,注意7脚是正电源,4脚是负电源,不能接错。

3)两个2KΩ电阻和1KΩ的电位器R P组成简易信号源。

简易信号上加上正负电源。

调节R P可以改变A点对地电位的大小,没有做实训之前,先调R P使A点对地电压小一些。

4)将运放的输入端接到A点,调节R P,使Ui按表1中的数值要求(要用万用表在路监测),然后用万用表测出不同输入时的对应输出电压,填入表1中。

2. 同相比例运算实训1)按图(4)所示的电路正确连线。

2)将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两路均调到12V,分别接到集成运放的7脚和4脚,注意7脚是正电源,4脚是负电源,不能接错。

3)简易信号上加上下负电源。

同反相比例运算实训,在没有做实训之前,先调R P使A 点对地电压小一些。

4)将运放的输入端接到A点,调节R P,使Ui按表1中的数值要求(要用万用表在路监测),然后用万用表测出不同输入时的对应输出电压,填入表1中。

表1 反相、同相比例运算测试3.当输入信号为交流信号时,重复步骤1和2.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及输出之间的相位关系,表格自拟,在实验报告中做出。

七、注意事项1. 集成运放μA741,实际运用中的工作电压在±10V~±15V范围内,对应7脚接正电源,4脚接负电源,切不可接反,否则将损坏集成块。

2.在接线时,注意正负电源的连接,正负电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对地短路,以免烧坏电源。

3.集成运放的输出6脚不能对地短路。

4.电路在改接时,要先关掉电源,改接完正确无误后才可接通电源。

5.实训中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先切断电源,再视情况加以处理。

八、思考题结合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进行分析,若存在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

内容二 集成运放加、减法运算一、实训目的1. 进一步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2. 了解集成运放构成加、减法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掌握集成运放加、减法运算电路的测试方法。

二、实训测试原理1.加法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

输入信号从反相输入端加入,又称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输入信号可以有多个,支路可对外扩展。

分析方法与反相放大器相似,利用虚短、虚断和虚地概念可得0U =-(i22f i11f U R RU R R +),若取R 1=R 2=R f ,则 )(i2i10U U U +-=, 即可实现加法运算。

图(1) 加法运算电路 图(2) 减法运算电路2、减法运算电路电路如图(2)所示。

信号分别由同相端和反相端同时输入。

利用虚断和虚短的概念有i11f i23231f 10U R R U R R R R R R U -++=,若取R 1=R 2,R f =R 3,则 0U =i1i21f (U U R R-), 即输出电压正比于两个输入信号电压之差。

当R 1=R f 时 i1i20U U U -= ,即可实现减法的运算。

三、实训仪器设备 1.直流稳压电源 2.万用表四、实训器材1. 集成块 μA741(HA17741)2. 电阻 10K Ω×2 100K Ω×2 2 K Ω×2 2 .4K Ω×2 4.7 K Ω×13. 电位器 1K Ω×2五、测试电路图(3) 反相加法器电路图(4) 减法器电路六、测试步骤及内容1. 反相加法运算实训1)按图(3)所示的反相加法电路正确连线。

2)将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两路均调到12V,分别接到集成运放的7脚和4脚,注意7脚是正电源,4脚是负电源,不能接错。

3)两个2KΩ、2 .4KΩ电阻、两1KΩ的电位器R P1和R P2组成两路简易信号源。

简易信号上加上下负电源。

调节R P1可以改变A点对地电位的大小,调节R P2可以改变B点对地电位的大小没有做实训之前,先使A、B点对地电压小一些。

4)将运放的输入端Ui1接到A点,Ui2接B点,分别调节R P1、R P2,使输入信号按表1中的数值要求(要用万用表分别在路监测),然后再用万用表测出不同输入时的对应输出电压,填入表1中。

5)根据理论,计算出表1中的理论结果。

填入表中。

表1 反相加法运算2. 减法运算实训1)按图(4)所示的减法电路正确连线。

2)注意集成电路电源的连接。

不能接错。

3)分别调节R P1、 R P2先使A、B两点对地电压小一些。

4)将运放的输入端Ui1接到A点,Ui2接B点,分别调节R P1、R P2,使输入信号按表2中的数值要求(要用万用表分别在路监测),然后再用万用表测出不同输入时的对应输出电压,填入表2中。

5)根据理论,计算出表2中的理论结果。

填入表中。

表2 减法运算七、注意事项1 . 集成运放μA741,实际运用中的工作电压在±10V~±15V范围内,对应7脚接正电源,4脚接负电源,切不可接反,否则将损坏集成块。

2 . 在接线时,注意正负电源的连接,正负电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对地短路,以免烧坏电源。

3 . 集成运放的输出6脚不能对地短路。

4 . 电路在改接时,要先关掉电源,改接完正确无误后才可接通电源。

5 . 实训中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先切断电源,再视情况加以处理。

八、思考题结合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进行分析,若存在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

内容三微积分运算一、实训目的1.熟悉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微积分运算关系;2.掌握微积分运算的测试方法。

二、实训原理1.实训电路2.基本原理 1)积分运算电路图(1)所示为积分运算电路。

积分电路是控制和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延时、定时以及产生各种波形。

其中R 为直流反馈电阻,用于稳定静态工作点,断开它运放将无法调零。

由于其取值较大,对电路交流工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利用虚短、虚断和虚地概念可知dt U CR dt i CU ⎰-=⎰-=i 1c 011 。

由此可见,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的积分成正比,实现了积分的运算。

2)微分运算电路图(2)所示为微分运算电路。

它是将积分电路中的电阻与电容的位置互换。

在脉冲数字电路中,常用来实现波形变换。

根据虚短、虚断和虚地概念可知dtdU C R U if 0-=,由此可见,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的微分成正比,实现了微分的运算。

三、实训仪器设备 1.函数发生器 2.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3.双踪示波器 4.万用表 四、实训器材1. 集成块 μA741(HA17741)2. 电阻 R 1=R 2= 100K Ω R=1M Ω R 3=R f =1 K Ω3. 电容 0.47μF ×1 0.01μF ×1五、测试步骤及内容1.积分运算关系的测定根据图(1)所示电路连线,取R1=R2= 100KΩ、R=1MΩ、C=0.47μF (τ=RC=47ms),给电路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

调节函数发生器中的矩形波电压的频率为1KHz不变,幅值为1V(T=1/1000=1ms<<τ),在电容两端的电压u C即为积分输出电压U O,将方波电压U i接到示波器的一个通道, U O接示波器的另一个通道,观察并描绘U i和U O的波形图,并读出其波形的幅值大小U ip-p=(),U op-p=()。

2.微分运算关系的测定根据图(2)所示的电路正确连线,取R3=R f=1 KΩ、C=0.01μF(τ=RC=0.01ms),输入信号为矩形波电压信号,其频率同上(T=1/1000=1ms>>τ),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u R即为积分输出电压U O,将方波电压U i接到示波器的一个通道, U O接示波器的另一个通道,观察并描绘U i和U O的波形图,并读出其波形的幅值大小U ip-p=(),U op-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