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体会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blocks:(模块建筑体系),采用“功能—结构—主题—人物”相结合的途径设计教材。
它不同语旧教材的最大特点在于将语言的宣布局限于机械模仿,而是给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构及时进行运用,达到某个教学目标。
涉及各种活动让学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消除个体的胆怯、挫折感,结合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谈对该教材的教学体会
一、该教材有以下优点:
1. 取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有亲近感,有利于学生用日常所见的事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提高和培养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如:家庭成员单元、食物和饮料单元等
2.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用“英语去做事情”,让学生通过群体活动获得信息,体现语言的工具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用书中,每个单元都明确了该单元用完成的任务,如七年级上的第三模块第一单元,有以下任务
单元任务
Controlling fire 学生根据本校在消防演习中可能
发现的情况,找出学校的防火规则,写出报告
学生找出学校的消防用品,并画出楼层平面示意图
3. 教材编排有开放性,注意学科间的渗透
整套教材考虑到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练习活泼、开放,如;教材的组织形式有单元式、故事式、循环式。
让语言在不同时间、不同语景都多次出现。
JOBS(工作)刚开始是简单的职业介绍,出现的句型使I want to be a ….等。
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组织形式作适当调整,单元式和故事式相结合,同样的内容在七年级增加了许多句型,多种时态。
4. 配套材料丰富
除了学生的课堂用书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语法训练、投影片、录像带等,能使教师全方位运用教材。
特别指出的是活页资料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帮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调查表格、图片游戏,使课堂练习更有实效。
5. 版式设计活泼,形象生动
该教材版面新颖,人物卡通形象生动,,字体变化多样、图表设计和颜色搭配地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中的困惑和创新
在使用新教材中,许多教师也感受到了挑战和压力,有时甚至有些困惑。
如:有些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不适合学
生的学习;教师用书中有些教学活动难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合普通学生的接受能力。
现有教材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距离。
教材中词汇量大,短时间内复现率低,对学生记忆词汇压力很大。
尤其在低年级阶段教材中语法出现不够系统化,语法点出现散乱,不利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在教材中,低年级阶段阅读材料出现较少,无法适应考试的需求等。
以下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 Integrating skills(综合能力)
一堂英语课时间有限,但是也要让同学从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来训练。
低年级阶段有一些课文有阅读而不写,或是体裁选用英语歌曲、诗歌但是教师用书没有对该课题出全面的教学指导。
如在教材七年级M1,U4(Work and Play)中以歌曲为整个单元的起始部分,单从参考资料看,教学步骤不外乎听-学唱-表演,课堂活动单一,不利于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果教师认为教材是“圣经”,对于教参处理太死,重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按步就搬,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反如果我们能有效的用好歌曲材料,可以给课堂引入新鲜的机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融入课堂,将会使课堂气氛进入轻松的环境,而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英文歌曲内容都紧紧围绕语言功能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书面语的不同风格。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
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为此我将这一音乐资源分成几个教学任务,通过将歌曲的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1)合理设计听力理解任务:把歌曲本身作为听力练习的材料。
例如让学生听整个歌曲一次或两次(对于程度差一点的班级,可将歌曲分为几个小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歌曲的内容:What do they love doing? 这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其内容。
当然对于一部分的more-able students, 我还将原来的歌曲语段重新排序,让学生共同合作,根据听到的内容组织歌曲,这时最好采用group work;此外,还可将文章中的四幅图用投影片画出来,让学生将每一段的内容与相应的图片搭配出来或是听歌曲订正材料中的错误。
这些都是全面训练听力的途径,由于形式活泼,学生乐于去做。
2)创造性地改写歌词:对低年级的学生,训练写作的方式往往是命题作文,学生的写作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显得比较枯燥。
如果把歌曲结合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歌曲也可从侧面巧妙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而且效果良好,因为他们十分乐意把自己的成果唱出来。
2. Word study(词汇学习)
新编教材每天出现的词汇量大,短时间复现绿低,而且有不少次会出现在练习和各种任务的提示部分。
同时,在低年级阶段没有与之配套的有效的词汇学习材料,这使许多学
生感到天天都在背新单词,但缺乏消化单词的时间。
同时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词汇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反映到考试是词汇本分是分率高。
因此,牛津教材的使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此会学习的学法知道尤为重要。
教师要在新课教授时适当采用旧教材的多种形式呈现新单词,指导学生利用发音规则和构词法知识记忆生词,并为学生创设次会复现和词汇运用的机会。
如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词汇头脑风暴的游戏,每个单元汇编必考的重点词汇练习等。
同样的例子,七年级上M3U1结束后,教师可涉及此类练习。
让学生以fire-fighting equipment 为中心词,让学生联想记忆,写出有关该主体的单词;同时,我还引用加拿大的词汇教材练习,结合课本设计了入crossword、matching(compound words)、classify等专项训练。
鼓励学生将词汇置身于语境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阅读课外的小故事、报纸等媒体资料,最后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语境记忆是国内外较为推崇的词汇记忆策略。
3. Work book(练习册的使用)
新编教材的练习册题目新颖,但是容量太少,对知识点讲解不全。
每课时的语法练习题型几乎是机械训练,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主,而且和整个单元的题型有较大的重复;练习册的内容有时和语法手册也有重复,有时太简单或太难。
所以,我认为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要对语法现象作一个梳理,
要补充一些与但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及完型填空联系,使单元里不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现象多次重现于阅读理解中。
对教材中部分内容如果在短时间内不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删除。
同时对于字数多、语法现象多、新词汇多的课文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的顺序,先讲解语法现象,或是将后面课时简单的内容先上,再回过头解决“难题”。
如“WATER水”(六年级下M1U2)为例,教师用书只设计让学生利用“At home,how do we use water?/At work, how do people use water?等句型进行对话的活动,对于该语法现象操练形式太单一,学生兴趣不大。
于是,我积极创设情景;以猜、唱、比赛、信息交流等多种“游戏”形式建构教学环节。
1)首先,我利用大海的图片给学生创设课文情景,导入重点句型,进行机械操练;同时利用两幅动画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利用课前收集的信息,大胆交流生活中水的用途。
,学生提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如‘We use water to clean our earth. We use water to make power. We use water to play. We use water to have swimming races…其间很有环保的人文理念,体现了情感教育。
2)其次,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心理,利用多媒体的灵活性,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快速反应游戏。
让学生任选一组图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闪现的图片内容用“we use water to do .sth.”表达。
这个游戏有很大的感
染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思维,克服了紧张感,使学生在竞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说话的愿望。
2)最后,设计information gap(信息填充)式的写作训练时,我不仅让学生利用课文填空,还让学生从学校的角度发现水的用途,创造性运用语言知识。
可以看出,一个语法现象由于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教学效果更有效。
从新课程中的教材观而言,我们发现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传统“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下,人们把教材看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
教材是教师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它的价值在于“规范”和“控制”教学。
而新课程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教材由传统的“规范”和“控制”转向“服务”,即服务于教与学。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