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赣南师范学院
化学本科班
090900056
沈秋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原电池融合了以下几个内容: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电化学的开始,里面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综合性较强,与后面的电解池做好铺垫,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3、原
电池的原理
负极: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 + 2e- = 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 + 2H+ = Zn2+ + H2↑
反应类型: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在溶液中,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八、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九、教学反思:
我更加领悟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内心的体验。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的质量就非常重要了,只有把握好问题的跨度和梯度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
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学生才可能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新知,去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原理,更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用之于生活,通过分析、推测、实验、归纳,自己弄明白原电池的原理,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自信。

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探究性学习,学生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参与度较好,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更灵活,同时学习兴趣更浓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