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治疗课件)第二章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治疗课件)第二章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
•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 —心理失调理论——“人为什么会得神经症”。
•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所有体验的总和。即真实的自我。 •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 理想的实现倾向即自我实现:自我=自我概念。 • 但这两者通常是不一致的,因此有了心理健康和心理缺陷
。
• 自我概念的发展在个体可以使用言语表述 之前就发生了。
搜集资料的治疗作用
• 领悟:系统回顾(过去),情景再现(具 体化,细化,放大),模式分析(现在和 过去的联系,代际传递),动力学分析 (心理历程),意识化(深入无意识)
• 宣泄:释放情绪,了解情绪(觉察),接 纳情绪,驾驭情绪
• 矫正性情感体验:重新审视,现实检验
治疗师的作用
• 接纳和探索(领悟):以开放的心态看待 来访者的一切,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评 判;若有“猜想”,及时检验,不要过早 下结论
• 意愿治疗——兰克——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者
• 兰克动员病人以意志来对抗逃避痛苦与冲突的倾 向,鼓励病人在治疗中采取一个更主动、负责的 角色。
• 兰克也非常强调存在治疗师、病人之间的人际关 系的治疗效果,因此运用治疗关系以帮助病人。 他以为,患者自身具备个人能力,治疗者只是一 个积极的协助者,营造出一种情境,使得患者唤 起他的积极意志,由此成长。他甚至把自己的他 的疗法称作“关系疗法”。
反移情
• 情境反移情(抱持)/焦点反移情(面对) • 普遍反移情(主要由病人引起)/个别反移情(主要由治
疗师引起) • 一致性反移情/互补性反移情
阻抗
• 压抑和阻抗 • 获益性• 不共情 • 治疗师的脚本
负性治疗反应
• 负性治疗反应和治疗失败 • 死亡本能,害怕成功(约拿情结),自虐
• 第四阶段:以人为中心阶段。《论成人》(或译《 成为 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1961);《 卡尔·罗杰斯论人的力量》(1977)
基本理论
1.人性观 2.以人为中心的自我理论 3.心理失调的原因 4.治疗的基本原理
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1. 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 人生取向。
(坏的客体关系,自我挫败),人格障碍 (边缘人格,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第三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 自我认识——霍妮 • 对自我的解释,霍妮将自我视为个人在生活经验
中所形成自我意象(self-image),即对自己的理 解和看法。她认为,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而有 三种不同的自我意象: • 现实的自我(actual self):指个人某时某地身心 特征的综合,即个人的实际面貌。 • 真正的自我(real self):指个人可能成长发展达 到的地步,即人格发展的潜力。 • 理想化的自我(idealized self):指个人脱离现 实而凭空虚构的自我意象。
2. 人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 3. 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值得信赖,可以合作。 4. 人有潜在的能力足以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 5. 人有能力自我导引,迈向自我实现。
以人为中心的自我理论
• 从霍妮现实的自我(actual self)、真正的自我(real self)、理想化的自我(idealized self)理论所关注的 “自我”的探索、发展并延伸。
• 怎样才能获得成人的积极评价=“价值的条
件化”
自我评价(有
机体的评价)
价值的条件化
早期 潜意识
真实 自我实现
他人评价-从 他人反应中习 得
早期 潜意识
不真实
非自我 实现
• 内化的结果:一个人应该怎么做人,当不
能做到的时候,得到消极评价,降低自身
评价
“自我压抑”
心理失调的原因
• 即人本主义如何理解并回答“人为什么会得 神经症?精神障碍?”的问题。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
• 第一阶段:实践经历阶段。罗杰斯的早期工作:诊断和治 疗孩子。《儿童问题的临床治疗》。
• 第二阶段:非指导性运用阶段。第一本书《心障儿童的临 床治疗》;《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首次使用“ 当事人”
• 第三阶段:以当事人为中心阶段。《当事人中心疗法目前 的实践、内涵和理论》(1945)——因此被授予“杰出科 学贡献奖”,《当事人中心疗法》(1956)
• 理解和支持(宣泄):允许、鼓励、激发 来访者的情绪宣泄
• 陪伴和引导(矫正):和来访者一起重新 经历和审视,一起检验和“试验”,反馈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方法
• 探索性精神分析(经典):躺椅,自由联 想,释梦,解释(移情分析,阻抗分析); 神经症
• 表达性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澄清, 面质,解释(移情分析,阻抗分析);人 格障碍,边缘
• 自由联想的作用:宣泄(释放),领悟 (意识化),矫正性情感体验(暴露)
• 阻抗
释梦
• 梦是无意识的显现;愿望的实现(弗洛伊 德),原始人来信(荣格)
• 显梦和隐梦 • 无意识的逻辑:象征,转换,不可言说 • 转喻,隐喻,凝缩,修饰 • 释梦的作用:领悟
解释
• Interpretation,把无意识的内容意识化;内容和 过程
• 向内,通过反思,找出意图和动机(认知) • 向外,通过观察人际互动,了解相互影响(行为
) • 向前,找出强迫性重复,移情 • 向后,结果即目的(目的因) • 类比,治疗室内和治疗室外 • 理论,推理(形式因) • 就事论事:澄清,面质
移情
• 神经症性移情:俄狄浦斯情结,爱和恨 • “边缘性移情”(投射性认同):控制,依赖,迎合,情欲 • 自恋移情:理想化移情,反映性移情,另我移怀 • 精神病性移情:钟情妄想,影响妄想 • 情境移情/焦点移情
• 支持性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建议, 支持(共情),澄清,面质;精神病,自 恋
小结
经典精神分析
• 自由联想 • 释梦 • 解释
• 移情分析 • 阻抗分析
自由联想
• 半催眠状态,感觉剥夺,“意识流”, “内观”,自我观察,“现场直播”,参 与性观察,均匀悬浮注意,正念
• 什么不是自由联想?回忆,想象,推理, 分析,身体扫描
•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适应的源泉; • 心理失调状况产生的关键点。——“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