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