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1507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1507


(一)感觉系统检查
感觉障碍表现:
• • • • • • 感觉异常 感觉倒错 感觉过度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
不同感觉检查方法
• 浅感觉 • 深感觉 关节位置觉、振动觉 • 皮肤综合感觉 实体觉、重量觉、两点辨别觉图 形觉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感觉改变
神经末梢 神经干 神经丛 神经根 根性疼痛 脊髓后角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前联合 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 保留 • 传导束 • 脊髓半横切损伤 同侧肢体运动和深感觉消失, 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 • 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 • • • • • •
第三节 脊髓炎的康复评定
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以运动为准(3级以上肌力)
T7 T8 T9 T10
以感觉为准
第7肋间隙(在T6、T8之间) 第8肋间隙(在T6、T10之间) 第9肋间隙(在T8、T10之间) 脐
T11
L1 L2 髋屈肌(髂腰肌) L3 膝伸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屈肌(胫前肌) L5 拇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 S2 S3 S4~5
(4)功能独立性评定
• 为充分反映脊髓损伤对患者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影 响及评价各种康复治疗措施的实际效果,采用功能独立性 评定(FIM)标准是必要的。 • FIM的运动项目共13项,包括:①自身管理:有进食、梳 洗、洗澡、穿脱上衣、穿脱下衣、上厕所6项;②排泄控 制:有排尿管理、排便管理2项;③转移:有床、椅、轮 椅,入厕,入浴盆、淋浴室3项;④行进:有步行/轮椅、 上下楼2项。 • FIM的认知项目共5项,包括:①交流:有理解和表达2项; ②社会认知:有社会往来、解决问题和记忆3项。
(一)运动系统检查
1.
2. 3. 4. 5.
6.
姿势和步态 与本体感觉、各部位肌力、肌张 力、小脑、前庭功能密切相关。 肌营养状况 肌力 肌张力 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速轮替 试验、指物试验 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
• 为随意肌的某一部分、一块肌肉或某些肌群出 现不自主收缩。是患者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 制的骨骼肌动作。 • 临床上常见的有肌束颤动、肌纤维颤搐、痉挛、 抽搐、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 和扭转痉挛等。 • 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 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肌肉各部的病变均 可引起不自主运动。
3)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确定
脊髓损伤水平 C5 C6 C7 C8-T4
基本康复目标 桌上动作自立、其他依靠帮助 ADL部分自立、需中等量帮助 ADL基本自立、能乘轮椅活动 ADL自立,轮椅活动支具站立
需用支具轮椅种类 电动轮椅、平地可用手动轮椅 手动电动轮椅、可用多种自助具 手动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 同上,骨盆长支具,双拐
T5-8
T9-12 L1 L2 L3 L4 L5-S1
同上,可应用支具治疗性行走
同上,长下肢支具治疗性行走 同上,家庭内支具功能性行走 同上,社区内支具功能性行走 同上,肘拐社区内支具功能行走 同上,可驾驶汽车可不需轮椅 无拐足托功能步行及驾驶汽车
同上
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同上 同上 短下肢支具,肘拐 同上 足托或短下肢支具
• 发病率:在我国北京地区为6人/100万人口; 在发达国家为10-50人/100万人口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 1 脊髓震荡:也称脊髓休克
– 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未受损害。 – 损伤部位以下运动、感觉和内脏不完全麻痹 – 在伤后数小时既有恢复表现,一般在数日至2-3周后即 完全或大部分恢复。
• 2 脊髓损伤:
(三)反射检查
• 深反射 • 浅反射 • 病理检查
二、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
92’ASIA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脊髓损伤的水平 运动水平、感觉水平 (2)脊髓损伤的程度 (3)ASIA残损指数 (4)功能独立性评定
(1)脊髓损伤的水平
• 脊髓神经解剖结构的节段性特点决定了脊髓损伤 的节段性表现,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反映了脊髓 损伤的严重性。 • 脊髓损伤水平是确定患者康复目标的主要依据,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脊髓损伤水平一旦 确定,其康复目标基本确定;对不完全性脊髓损 伤患者来说,应具体确定脊髓损伤水平以下的肌 力评分。
• 1940年以后,由于磺胺类抗菌素及抗生素应用于 临床,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 脊髓损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平均存活时间 延长。
面临新的挑战——康复
• 如何长期护理脊髓损伤患者? • 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如何使他们重返社会?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评定
• • • • 运动系统检查 感觉系统检查 反射检查 自主神经检查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评定
• 常见的并发症有关节挛缩、痉挛、骨质疏松、异 位骨化、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 压疮、便秘、排尿障碍等,其治疗均需要正确的 评估,然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 效果。
– 发生于胸12以上的脊柱骨折脱位引起 – 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 失,大小便失禁。
• 3 马尾神经损伤:
– 腰1以下的损伤属于马尾神经损伤。 – 损伤水平以下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完全消失,膀胱失 去神经支配。轻型马尾神经损伤有可能再生而恢复功 能。
• 脊髓损伤最早描述见于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的医 生记载,直到1940年前脊髓损伤仍是“死亡”的 同义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80%的脊髓损伤 患者于伤后2周内死亡。
运动检查
运动检查必查项目: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 顺序为从上向下。 • 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 C8-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 •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 L2-屈髋肌(髂腰肌) •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 L5-长伸趾肌(拇长伸肌) • 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 脊髓损伤的表现:因损 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 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 肢体、皮肤感觉、运动、 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 功能障碍等症状。 • 运动障碍表现:根据损 伤的不同,可分为四肢 瘫、截瘫;完全性瘫痪、 不完全性瘫痪。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 原因:
– 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多见于地 震塌方等事故中的重物压砸、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情 况 )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 – 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
第三节 脊髓炎的康复评定
一、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
感觉平面 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 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 髓节段。 椎骨平面 指X线检查发现损伤 最严重的脊椎节 段。
运动平面 指身体两侧具有正 常运动功能的最低 脊髓节段。
1)感觉水平
• 感觉水平 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的最 低脊髓节段,即皮节。 • 根据92’ASIA标准确定的28个感觉位点的体格 检查来确定感觉水平。
5偶尔失控
0 0(失控)
0(失控) 0 5 5(需轮椅) 0 0 0
10 15 15 10
5 10 10 5
Barthel指数计分将ADL分为3级: i. 大于60分为良 ii. 60-41分为中 iii. 小于40分为差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
包括以下5个方面: • ①脊柱损伤诊断:包括骨折部位、类型,脊柱稳定性; • ②脊髓损伤诊断:ASIA分类诊断,包括脊髓损伤水平、 程度,运动指数,感觉指数和FIM评分等; • ③复合损伤诊断:包括头部、四肢及内脏的损伤; • ④并发症的诊断:包括压疮、泌尿系感染等一系列脊 髓损伤并发症; • ⑤其他疾病诊断:包括患者伤前已有或伤后发现的其 他疾病。
(3)ASIA残损指数
•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 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 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 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感觉检查
• 感觉检查必查项目: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 个皮区关键点。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 如下(见图)。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 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 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 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 ④NT=无法检查。
2)运动水平
• 运动水平 脊髓损伤后,保持运动功能(肌力3级 或以上)的最低脊髓神经节段,即肌节。 92’ASIA标准确定人体左右各有10组关键肌。
第11肋间隙(在T10、T12之间)
T12~L2距离的一半(L2在股前之中点上)
膕窝中点 坐骨结节 肛周区
脊髓炎的康复评定
感 觉 功 能 评 分
运 动 功 能 评 分
肛门指检
• 感觉: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即在 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用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 完全性。 • 运动:检查肛门括约肌,以肛门指检感觉括约肌收缩,评 定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即在图上填有或无),这一检查只 用于判断是否为完全性损伤。
Barthel 指数记分法
日常活动项目 进食 洗澡 修饰(洗脸,刷牙、刮脸、梳头) 独立 10 5 5 部分独立,需部 分帮助 5 0 0 需极大帮助 0 完全不能独立
穿衣(包括系鞋带等)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包括拭净,整理衣裤,冲水)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m 上下楼梯
10 10
10
5 5偶尔失控
Hale Waihona Puke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脊 柱 的 结 构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
C1~C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C5~T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 T5~T8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二节椎体平对 T9~T12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三节椎体平 对 • L1~L5平对第10~12胸椎体 • 骶髓和尾髓平对第1腰椎体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