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总结

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总结

xxxxxxxxxxx二期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总结编制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xxxxxxxxx有限公司2020年03月20日xxxxxxxx二期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总结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施工简况(一)本工程建设规模及地基基础工程概况如下:xxxxx二期1-4栋及地下室本工程位于xxx市xxx村,场地北侧及西侧为城市主干道xx路,交通便利,但同时施工对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要求严格。

本工程建筑面积xxx㎡,呈“一”字形布置,地下为二层;地上1栋、2栋27层; 3栋、4栋为21层,地上21-27层商住楼,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xxx ㎡;建筑物主体高度:xx m。

主体结构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

地下室二层平时主要为车库及各类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地上以住宅为主,辅以少量商业用房;(二)建筑概况(三)结构概况采用-HPB300级热轧钢筋、-HRB335级热轧带肋钢筋、-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一级钢有6、8、22;二级钢有10、12、14、16、18、20、22、25;三级钢有12、14、16、18、20、22、25(四)执行标准情况:按以下规范、标准及文件执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图集号11G1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广东省标准)DBJ 15-92-2013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现行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无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情况发生。

(五)、参建单位1、建设单位:xxxxx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xxx设计院3、监理单位:xxx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xxxx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xx勘察院第二部分: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分述如下:1、测量质量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因测量放线的差错造成损失,必须在整个施工的各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复检(验线工作),由专门设立的复检测量组承担,具体工作如下:1、验线工作应积极主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通知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为原始资料。

3、验线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4、验线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5、必须独立验线;6、验线重点部位:(1)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2)主轴线与其控制木桩;(3)原始水准点,引测标高和±0.000标高线;(4)放线中精度最薄弱的部位,以考查放线精度。

2、钢筋分项工程①钢筋进场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合格。

②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本工程剪力墙采用钢筋小于Φ14,采用搭接,对搭接接头按规范规定进行错开设置。

钢筋安装好后,项目部对各构件数量、规格、绑扎质量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请监理公司现场监理工程师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

③钢筋保护层: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位移,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均等质量通病,本工程拟在结构施工阶段墙、柱钢筋绑扎时,上口设置钢筋定距框,以控制墙、柱主筋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板下层铁采用硬塑料垫块或预置细石混凝土垫块支设,上层铁采用塑料马凳架设,马凳间距1m,梅花状布置。

3、模板分项工程模板安装时模板及其支架均能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要求,必须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动荷载。

模板安装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于跨度大于4m梁板,其模板按规范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模板接缝必须严密,在浇筑砼前对模板采用浇水湿润,并清理模板内杂物。

对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偏差控制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底模拆除时砼强度均符合要求,拆除侧模时的砼强度均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拆模时按先安后拆的顺序拆除,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对拆除的模板要轻放,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后的模板和支架及时分散堆放、清运。

每层的柱模板拆除后及时校对竖向轴线、严格控制水平轴线、标高等控制线。

4、砼分项工程①砼采用商品砼、由华冠商品砼站提供。

在浇筑基础筏板砼前由技术负责人编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混凝土浇筑路线,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针对后浇带施工做法进行详细解说。

并检查模板支架有无松动,敷设水电预埋管道及预留洞或预埋件有无遗漏、清除板内杂物,做好各种隐蔽工程验收的签证手续。

浇筑混凝土时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全过程进行监督,钢筋、模板班组安排专人进行护筋、护模,以便出现问题是及时解决。

浇筑完毕后,在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小时)。

要求砼班组制定专人进行养护,保证砼的湿润度。

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见证下按规定要求留置试块,待龄期到时及时送至质量检测部门进行强度检测,以正确的反映出该部位的砼质量强度值。

②砼表面无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缺陷符合施工规范验收要求,轴线、标高、位置、成型几何尺寸等均正确、合格符合验收规范。

③混凝土板厚:为保证钢筋砼板厚,提高其刚度,双层双向板筋之间采用钢筋支撑体系作为支撑,对于板厚≤1000的现浇板、基础、承台采用钢筋马凳支撑;对于板厚>1000的现浇板、基础、承台采用钢筋构架支撑体系。

具体如下:板厚≤150采用φ12,板厚150<H≤250采用φ14,板厚250<H≤400,采用φ16,板厚350<H≤500,采用φ18,间距均为800×800,按梅花型布置;板厚500<H≤1000,采用φ25,间距为800×800,按梅花型布置,b值为10d,c值为板厚减保护层厚度减板筋直径;现浇板厚度>1000,采用如下支撑体系。

5、砌砖分项工程砌砖分项工程:本工程采用MU10等级蒸压灰砂砖及A5.0 B07等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进场时进行了见证取样送检。

详见相关资料。

砂浆采用M5水泥砂浆,其砂浆配合比由质监部门试验室确定,采用机械搅拌,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见证取样、送检。

详见相关资料。

墙体采用填充墙,在施工中,砖在砌筑前湿润较好,组砌方法、转角处的搭砌、留槎处的处理、灰缝饱满度、垂直度、平整度,符合检验评定规定。

第三部分:质量验收情况本主体分部工程共5个分项工程共xxx个检验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现浇结构、砖砌体工程。

各分项、检验批验收均合格。

②、隐蔽资料共216份;符合要求。

③、工程定位放线记录:共108份;符合要求。

④、垂直度、标高、全高记录表:共112份;符合要求。

⑤、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记录表:共24份:符合要求。

⑥、钢筋保护厚度检查记录表:共208份:符合要求。

第四部分:原材检测、砼试块强度评定及安全和功能检测情况1、原材料送检情况①、钢筋原材:主体结构共进场钢筋10批次,主要采用xx钢铁、广东xxx钢,送检10批次共42组,合格证35份,取样送检过程有监理工程师见证,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xxxx-003、xxx-004 其中xxx-0100送检结果不合格,处理方法在监理见证下重新双倍取样复检,复检报告编号:xx-xxx-013复检结果合格。

详见下表:②、原材水泥材料采用xxxxxx有限公司(xxx牌)见证送检4批次,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BG-xxx-163。

③、砂材料采用惠州马安、惠州东江,见证送检4批次,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BG-xxx-114。

④、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见证送检共6组,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SZJC-xxx-0384。

⑤、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见证送检共15组,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BG-xxx-215。

⑥、蒸压灰砂砖,见证送检共2组,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BG-xxx-025、BG-xxx-026。

⑦、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见证送检一批次,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BG-xxx-023。

2、主体标准养护砼试块强度统计及评定(见附表)①、混凝土抗渗材料采用xx混凝土公司,见证送检共11组,送检结果合格,报告编号:BG-xxxxx-188。

混凝土试块:②、标准养护C25:共31组,根据GB/T 50107-2010的规定进行计算Mfcu≥Fcu,k+λ1·Sfcu/Fcu,min≥λ2 ·Fcu,k;此批次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结果符合统计方法条件,结果评定合格。

同条件养护C35:共10组,根据GB/T 50107-2010的规定进行计算Mfcu≥Fcu,k+λ1·Sfcu/Fcu,min≥λ2 ·Fcu,k ;此批次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结果符合统计方法条件,结果评定合格砂浆试块:⑩、标准养护M5:共100组,此批次砂浆标准养护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第4.0.12条,同时满足Rn≥1.10R标,Rmin≥0.85R标,评定合格。

3、安全和功能检测情况:①、后锚固件抗拔性能检测本工程后锚固件抗拔性能委托惠州市东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于xxx年xx月xx日对xx栋墙体共12根规格为φ6 HRP300的植筋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植筋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7.63KN,试验时荷载值为7.7~8.1KN,并持荷2min,均未出现锚固破坏现象,满足规范要求。

②、现场回弹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回弹检测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要求进行。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混凝土强度等级、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均相同,对混凝土强度按批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为构件总数的30%。

每个构件布置10个测区,每个测区大小为20×20cm,每个测区测取16个回弹值,碳化测点数为构件测区数的30%,取取其平均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进行回弹测试,经测试混凝土构件符合设计要求。

③、沉降观测本工程沉降观测委托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大亚湾分院进行观测。

依据图纸设计要求,共布设了48个沉降观测点,其中:布设了12个沉降观测点,从 xxx年 xx月 xxx日至 xxx年xx月xx日期间,共进行了11次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最大-5.9㎜,最大差异沉降量1.1mm,平均沉降速率为 0.02㎜/ d;第五部分: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结论综合评定结果:本工程项目从开工至今无人员变动,分部工程所含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均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善、齐全,观感质量一般,符合GB50204中的观感质量控制要求,无重大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