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9东城高三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叶梦得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
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
【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
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来激励自己。
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 来形容。
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B15.(3分)B16.(6分)参考答案:这句评论是是说叶梦得的词不是婉约的风格。
本词中“碧天”“高城”“关河”“叠鼓”“飞骑”“雕弓”等意象创设了寥廓的意境,以及军中热烈而雄健的氛围。
诗人当时已经年迈且正在生病,但仍深夜登上城楼远眺残破的河山,回想起“平生豪气”,仍为虎士的矫健身手赞叹,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思和豪迈的报国之情。
下片虽有因年老不能为国征战而惭愧之情,但“回首望云中”,诗人仍牵挂前线,有老骥伏枥之志。
无自怜哀叹,尽壮士悲慨,是“不作柔语殢人”。
(对“不作柔语殢人”的理解,2分;景物、事件的特征,2分;豪壮悲慨之情,3分。
意思对即可)17.(8分)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2019西城高三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1】炯:光明的样子。
【2】青蘋:浅水生植物。
【3】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15.“争挽长条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喻来形容落花的一项是(3分)A.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
(孟郊《杏殇》)16.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任选4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刻画的烛之武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临危受命,夜说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赋”是一种讲求文采和韵律,主张体物写志的文体。
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___,羡长江之无穷。
_____,抱明月而长终”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诸葛亮是诗人杜甫仰慕的历史人物。
《蜀相》中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4 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5大凡游子思乡之作,总会写到明月、登高与饮酒,请写出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中一处具有这些内容的句子:,,。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 (3分)【答案】C 15. (3分)【答案】B16.(6分)【答案示例一以杏花为物象】前四句,杏花飘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静雅,写出诗人对美的欣赏喜爱之情。
五、六两句,诗人“与客饮杏花下”,争相摇落杏花,花香盈庭,诗人与客闻香饮酒,豪情与雅趣兼具。
最后四句,诗人想象明天春风劲起,满地落红,借花的凋零表达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
【答案示例二以月为物象】前四句写月入户寻人,引人月下赏花,流露出诗人的雅趣和对月下空灵之景的喜爱;“劝君且吸杯中月”以月代酒,表现出诗人对月的迷恋与享受已达痴迷状态;“声断月明”“惟忧月落”二句,表现诗人对美好景物行将消失的忧虑与惆怅,以及对花好月圆世界的向往与留恋,寓意更深一层。
【评分标准】满分6分。
只要扣住“人因物而情迁”,每写出一点,并分析正确,2分,满6分即止。
17.(8分)【答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评分标准】任选4小题,每小题2分。
错一处扣1分。
2019海淀高三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2】,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3]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4]。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1】神光牛背:指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2】春风马耳:指对于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3】二毛:指头发白黑相间。
【4】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3.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14.“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15.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并不都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的晴天丽日、风平浪静,有风有雨是常态。
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
但纵有“乱石穿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惊险,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沁园春·长沙》)的决心。
面对艰难险阻,中国人民坚信“,”(《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脚步。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2分)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山青水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答对3点得2分,答对2点得1分,答对1点不得分)14.(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2分),分析词人形象(2分),概括词人形象特点(2分)。
(至少分析两个特点)15.(4分)评分要点:诗句理解(2分),解说寓意(2分)。
16.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8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2019朝阳高三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
咏梅高启【1】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才华高逸。
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且不染俗尘之处。
B.颔联中“空”字传神地写出了月下梅花的朦胧之美。
C.颈联中的“白衣宰相”,既指梅,也暗指诗人自己。
D.尾联“回首”一句,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
15.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B.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李清照《蝶恋花》)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16.本诗中“翠袖佳人依竹下”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传情达意。
杜诗塑造了一位遭遇战乱、被丈夫抛弃之后仍坚贞自守的绝代佳人的形象。
这一化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范仲淹《苏幕遮》“,”,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
古代有许多描写音乐的名句,常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乐曲的高妙,如苏轼《前赤壁赋》中“,。
”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
如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批判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风气。
成人仪式上,同学们登高明志。
部分同学因体力不佳未能登上山顶,颇为沮丧。
活动结束后,你作为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其中要引用两句古诗文。
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同学们,今日我们登高望远,挑战自我。
尽管有的同学感到遗憾,但我们明白“,”的道理,只要尽力,就能无悔于心!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有误)15.(3分)B16.(6分)本诗此句把梅花比作依于竹下的翠袖佳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于冰雪中绽放的美丽,以及与青竹为伴的高洁志趣,化用杜诗更增添了意蕴,凸显出梅于苦寒之中甘于寂寥、高洁自守的品格,寄寓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