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
【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3】朝甲:蝉蜕。
【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領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
(6分)答:15.《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
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
(6分)答: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黄庭坚诗中用了“湘东一目”的典故,写出下棋者的处境。
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①,②”,以先贤的居所来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进一步表现了高洁脱俗的志趣;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③,④”的英雄形象,生发出“固一世之雄也,面今安在哉”的感慨,叹英雄不再、世事无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前朝旧事“⑤,封狼居胥,⑥”,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西城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
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
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
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
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13.清人袁枚认为,咏史诗应当关注见解出新。
下列诗句有“见解出新”的一项是(3分)A.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庭筠《苏武庙》)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王安石《明妃曲》)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D.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
(张耒《荆轲》)14.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夏日绝句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
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苏轼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来赞美周瑜在赤壁一战中的非凡气度与功业。
②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借一次游历发感慨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③叙写滕王阁纵目所见,王勃有千古流传的佳句:“,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杜甫曾在拜谒武侯祠后,用“,”来表达对蜀相诸葛亮壮志未酬、身亡命殒的缅怀和感叹。
东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释: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慧卓绝。
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赞叹鬼谷子隐居山林,用幽静的环境映衬出其人高远绝俗的风貌。
B.三四句一放一收,“志在济时”与“藏身云间”的矛盾为读者设置了悬念。
C.“七雄”四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已的乱世,却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D.末二句是作者对自己虽欲经世兼济,但更向往隐逸自在的人生观的宣示。
$13.陈子昂的感遇诗体现了他的“兴寄”主张,即比兴、寄托,要求诗歌创作在审美意象中隐含深层思想。
下列诗句符合该主张的一项是(3分)A.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B.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C.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其十二)》D.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杜甫《宿府》)14.“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磨灭成尘埃。
”这是陈子昂的《感遇(其三十五)》。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其十一)》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比如曹操《短歌行》“,。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
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朝阳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行京口至竹里诗鲍照【1】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注释:【1】鲍照(约416—466),南朝诗人。
他生活在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低微,仕途坎坷,曾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做幕僚。
此诗作于跟随刘义庆徙任途中。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起笔不作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直接描写景物,节奏紧凑,富于力度。
B.“斯志”“孤游”两句,承上启下,从描写旅途所见之景,过渡到感怀人生际遇。
C.“兼涂”“半菽”两句,写无暇休息,粗陋的饮食也来不及吃,表现旅途的艰辛。
D.诗人认为,君子树立威名后再发号施令,小人就会谨慎小心,为之拼死效力。
13.“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两句中,作者写江河水寄寓哲思。
下列诗文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B.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C.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曹邺《蓟北门行》)$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14.有人认为本诗“高柯……倾翼”六句描写景物“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
请从中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洞庭湖畔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多少文人墨客在诗文中吟咏:杜甫低诵“戎马关山北,”;范仲淹高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后人到此,也不禁诵读古人诗句“,”,赞叹洞庭湖的无边无际、烟波浩渺。
②北宋词人范仲淹和周邦彦都填过“苏幕遮”。
范词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直抒胸臆,周词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间接抒情。
③《前赤壁赋》中,苏子与客问答之间,由眼前的明月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联想到英雄已逝,引发了人生短暂的悲慨。
石景山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
(共11分)喜观【1】即到复题短篇二首—杜甫其一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竟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其二待尔嗔乌鹊【2】,抛书示鹡鸰【3】。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4】。
注释:【1】观:杜观,杜甫的弟弟。
【2】乌鹊:古人认为鹊噪预示远人将归。
【3】鹡鸰: 多活动于水边的一种飞鸟。
《诗经·常棣》中有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4】星星:形容稀疏白发。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首联写“巫峡”“终南”,交代兄弟分离,又与尾联“泊船”“归秦”相呼应。
《B.第二首首联以“待”字起笔,时间被拉长,诗人的情绪转与乌鹊、鹡鸰,叙写生动。
C.诗人讲究用字,表意精准,如“竟”表现答问细述全面,“嫌”反衬出等待时的心情。
D.两诗多用衬托之笔,如“儿童问”、“嗔乌鹊”、“示鹡鸰”,衬写出诗人收书后的心情。
14.诗人善于想象,虚化入笔,开拓诗境。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颔联写诗人病中收到书信,知弟尚活,见信如面,想象两人朝夕相对。
B.第一首尾联承上句,诗人知弟冒险而来,想到泊船后要慢慢商议“归秦”事。
C.第二首颈联先写诗人登江阁翘望,再写想到弟弟乘船一定数算着到达的距离。
D.第二首尾联写诗人在等待中预想兄弟会面后,叙谈十年颠沛流离的各种经历。
15.这两首诗的题目说的是“喜观即到”,但两诗中所写心情并不单是“喜”。
请谈谈这两首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情,并比较其侧重点。
(5分)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同为咏荷,周敦颐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周邦彦喜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神韵。
②洞庭天下壮观,自古骚人墨客题咏极多。
杜甫暮年登岳阳楼,以“,”写湖之壮阔;范仲淹题记岳阳楼,亦先赞洞庭湖大观,“,吞长江,,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③在“校园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中,学生会倡议大家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人走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吃光盘中餐食,不丢弃点点食物……正如古人所言“,”,从点滴做起,共建绿色低碳校园。
丰台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