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曲折,并呈现明显的陈旧化特征。

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为此,必须在继承与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成果与新方法,形成新范式,努力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继承;创新发展;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9-0008-05当前,在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日益流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程比较曲折,并呈现明显的陈旧化特征。

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明显脱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轨道,另一方面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人类社会新的历史时代和经济学新的历史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在继承与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范式,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以《资本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科学性与局限性。

其科学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世界观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方法论;建立了“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一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理论框架;建立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基本原理。

其局限性表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据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形式的具体结论,其中一些结论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与新特征。

克服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必须要走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路。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就必须摈弃“苏联范式”,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根据时代特征努力推进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摈弃了传统政治经济学许多照搬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个别具体结论的教条主义观点,实现了拨乱反正;同时,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客观现实出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新观点、新见解。

从其不足方面看,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局部性,即,只在个别方面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传统而非全面地继承;只在部分观点进行理论创新,而非系统地实现理论创新。

二是折中性,即在许多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理论与传统经济学观点进行折中调和,从而导致逻辑矛盾、理论混乱,使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与整体的科学性,缺乏对客观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力。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可以得出结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纠正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错误与缺陷,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是克服教条主义错误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局限性,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与时代特征,突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某些具体结论,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与时俱进与现代创新,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时代特征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学学者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实现现代化既是迎接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其自身历史局限而创新发展的需要;既是应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挑战的要求,也是对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进行科学借鉴的需要。

(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新特征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

……由于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历史时代又各不相同。

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原理,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成熟。

这个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发育成熟时代。

从其理论特征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是适应于古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尖锐对立的阶级斗争形势和战争与革命时代特征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暴力革命理论”。

然而,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摆脱其古典形态而步入现代形态,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呈现许多不同于古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即生产技术信息化、生产组织网络化、经济“计划化”、资本社会化、管理“民主化”、利润“分享化”和社会“和谐化”。

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更是表现出许多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许多新特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某些具体结论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必须实现创新与发展。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巨大挑战,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条件。

我们应摈弃以往那种固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体结论而脱离现代社会现实的教条主义做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与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现代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征作出科学解释,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使命是:(1)透析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征与新矛盾,阐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规定与运动规律。

(2)指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等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深刻变化的原因、现行制度形态、演变趋势、变革道路提供科学的说明与指导。

(3)指导中国市场化的经济转轨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从而最终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二)应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挑战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所以必须实现现代化,不仅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新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应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挑战的理论需要。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方法。

二是个体主义占主导的方法论原则与基本内容。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继承了个体主义原则,并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人”假设,使它成为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

三是坚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均衡分析为基本方法,因为“经济人理性”要求行为的一致、有序和可观测,而只有处于均衡状态的人的行为才是稳定的,具有可观测性或实证性。

四是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主要分析手段,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具体体现为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巨大的理论挑战:一是其“科学性”的挑战。

西方主流经济学具有高度数学化和刻画十分精细的科学形式特征,这从分析方法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二是其“现实性”的挑战。

西方主流经济学从个人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现象出发,具体分析个人、厂商的经济活动,描述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

这使它成为一种很现实的理论。

三是其“有用性”的挑战。

西方主流经济学具体分析支配人们经济行为的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则,提出具体的经济政策与对策建议,因而成为一种“有用”的经济理论。

以上观点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大行其道并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就必须迎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在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新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更大、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迎接现代经济学发展新潮流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西方主流经济学抛弃了将历史、社会整体性、道德哲学与实践融入研究和知识生活内涵的努力,抛开政治因素而单纯研究经济问题。

这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尽管在理论建构和实践运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它必然会出现理论危机并走向衰落。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悄然兴起了一股新政治经济学潮流,流派主要有公共选择派、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向是进行经济与政治的整合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与经济之学”,既研究政治制度、权利结构与政治决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经济利益的重要影响,也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与人们经济利益诉求对政治制度、权利结构、政治决策的重要影响。

从研究对象看,新政治经济学把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纳入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以政治与经济、社会与个人、国家与市场之间相联系、相交叉或相重叠的现象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从其内容看,新政治经济学一方面研究基本制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变的原因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经济政策形成背后的政治过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新政治经济学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大大扩展了对经济活动的研究范围。

¨’在研究方法上,新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加以整合,其研究方法既有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又有在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创新。

其研究方法主要有:(1)制度――历史分析。

新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经济时,把基本制度作为内生因素,在讨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特别关注由一定的制度条件给发展和变迁带来的障碍、刚性和机会,并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制度和组织形式,对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存在、解体和转换的因素做出历史分析。

(2)数学分析。

新政治经济学对大量政治经济现象进行数据化归纳研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信息,归纳出政治经济系统的一般情况、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

(3)跨学科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尤其注重政治和经济的整合研究,充分利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相关材料,使其分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既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思想材料。

相关主题